內地對慈善捐款缺乏有效監管,有學者指「諾而不捐」是中國慈善潛規則,平常年份捐款到賬率僅為7%。更有研究指,中國慈善捐款的八成,極可能流入政府財政專戶,變成政府「額外稅收」,由政府統籌用於災區。
北京《慈善家》雜誌社長王立偉曾指出,中國不少機構在捐款時,承諾數額高,但實際捐款遠低於承諾數目,這是政府、慈善機構和行善企業三方「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他更指,平常年份慈善到賬率僅為7%左右。去年8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個團隊就中國慈善捐贈調研,結果顯示,公眾個人或企業的善款,80%左右極可能流入政府財政專戶,變成了政府的「額外稅收」,由政府部門統籌用於災區。
等同自己監管自己
項目負責人鄧國勝指,西方政府賑災時一般不接受民間捐贈,即使接受也會轉交民間組織,但在中國正相反,救災善款要經政府統籌。名義上政府有章程和機制監管善款,但實際上等同自己監管自己,效果令人質疑。
截至2009年4月30日,內地共收到世界各地為四川地震捐款767.12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中國捐贈史新紀錄,其中港澳台捐款13.14億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