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邁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上海,為令「國際」這兩字非虛名,上海交易所正要求中央放低「紅籌回歸」的最低門檻,讓更多紅籌回歸,撐起即將推出的國際板。
上交所擬將降低紅籌回歸的最低門檻,因為真正純境外企業表達掛牌國際板的意願並不強烈,真正能達到紅籌股回歸標準的企業不足40家。
上海交易所副總經理劉世安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國際板準備工作已完成,只欠國家拍板。不幸的是純境外企業的反應不如當初計劃中的熱烈,「開始時還是以紅籌為主」。
港紅籌達標僅38家
根據上交所內部調查顯示,若按照07年《境外中資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點辦法(草案)》,407家香港紅籌企業真正能夠達到回歸標準僅38家,離當初規劃中的火紅場景相差甚遠。
劉世安說,現在上交所在向中證監提議降低紅籌股回歸內地股市門檻,屆時或有120家紅籌可回歸。但他估計中證監完全同意的可能性不大。
07年《境外中資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點辦法(草案)》規定,回歸A股企業必須符合:一,在港交所(388)上市超過1年;二,市值不低於200億港元;三,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純利不低於20億港元;四,須有50%資金在境內,或者逾50%以上利潤來自境內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