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美惡鬥 香港如何少受拖累? - 李平

蘋論:中美惡鬥 香港如何少受拖累? - 李平

依照傳統,中國進入虎年的標誌是昨晨的「立春」節氣。虎年到來之際,中國和美國的龍爭虎鬥加劇,處在夾縫中的香港,政治、經濟上所受的拖累日益明顯:北京內政、外交政策的硬化,令香港政改未有寸進;華府在滙率問題上將「更加強硬」,港幣升值問題也被納入其中。香港是要坐山觀虎鬥,變相聽任宰割?還是要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自尊自強?
中美兩國的紛爭近期驟增,從Google事件到互聯網開放問題,從對台軍售到奧巴馬決意會見達賴喇嘛,雙方對抗趨向升級。北京御用學者及民間頻頻出現使用「金融核彈」(包括拋售美債等)、向伊朗出售武器的呼聲,奧巴馬則首次公開表示,會在迫使中國遵守貿易規則時「更加強硬」,包括處理滙率問題。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美關係有陷入困局之虞,自然是中共領導人和奧巴馬政府在內政問題上遇到困境的折射、反映。中國去年第四季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10.7%,在全球一枝獨秀,但一方面無法解決貧富分化、官員貪污腐敗引致的社會危機,另一方面又助長了當局和憤青的自大心態;而高逾10%的失業率,令奧巴馬的民望持續滑向低谷,逼他提高對中國的叫價,以爭取更多實利。與此同時,中共高層的權鬥及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壓力,更令兩國領導人都沒有向對方讓步的能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權力危機,而強硬的外交政策,則可能有助轉移民眾焦點、疏導民怨。
中美兩國政策的硬化,對香港的不利影響有所不同,前者主要在政治,後者主要在經濟。在香港政改問題上,北京表現為僵硬及強硬,既頑冥不靈地阻撓香港盡快實現雙普選,又強硬地鼓動建制派、親共派以杯葛補選來阻撓五區公投。而在滙率問題上,華府經濟智庫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近日發表的報告更聲稱,人民幣兌美元被低估了40%,港幣等其他亞洲貨幣也需要升值,以改變全球貿易失衡。
面對中美惡鬥的形勢,香港並無左右逢源的機會。當然,在爭取民主方面,香港需要美歐及國際社會的輿論支持;在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中心地位方面,香港需要北京的支持。正因為香港在經濟上依賴於北京,要向北京爭取普選,難免有與虎謀皮的感覺,但又正因為如此,港人更應自尊自強,在推動政改方面,不能坐等「阿爺」賞賜、不能坐等歐美聲援。
從另一角度去看,中美紛爭雖不能抹煞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但最大可能性仍是維持鬥而不破的格局,無論香港、台灣和西藏問題,都不足以成為影響這個大局的籌碼。即使對於人民幣滙率,北京當局雖然堅稱為主權問題,但官方《中國證券報》昨日也發表金融專家的文章,表示中國最快下個月就可以讓人民幣升值,以紓緩通脹壓力及國際壓力。顯見,香港此時要向北京同時爭取民主、爭取更多的人民幣產品,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港府能否有積極做為,在於港人能否同心同德,堅定、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