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孩子患上自閉症,令父母困惱不已,四處為孩子尋求治療。東華醫院中醫部為自閉兒童提供針灸治療,透過在針對主宰神志及情緒的穴位施針,調節兒童的認知力及不穩定情緒,也有語言障礙的兒童在下顎位置的廉泉穴位施針後,願意主動與家人說話。 記者:梁洵瑜
自閉症在中醫角度屬童昏,東華醫院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劉伍立中醫師表示,患病兒童與人交流會有困難,神志亂,並有協調問題,情緒會莫名其妙地悲或喜。病位主要在腦部,因腦主宰神志,但心、肝、脾、腎等臟腑也有關連,情緒變化與肝臟有關,脾則為後天飲食及發育,故部份患者會偏食。
在17穴位與下顎施針
中醫治療自閉症除了調理腦外,也要調理肝腎等。透過在頭穴、耳穴、心、心包、肝、脾、腎經穴,合共17位置施針,包括位於面部的印堂、頭頂的四神聰、耳腦點及耳神門;手部的內關及神門,此穴可調心包經;小腿內側的三陰交及腳掌上的太冲,屬肝脾腎三經相交,可調節這三個器官。
劉伍立表示,越年幼開始針灸越好,自閉程度較淺的患者效果也較好,不少父母在西醫診斷孩子屬自閉症後「兩、三歲就開始針灸」。該院早前與港大合作,100名自閉症兒童接受12至24次針灸後,言語理解及表達能力平均有25%改善。
每個療程做12次針灸,約做兩個療程。劉伍立指對一部份兒童有效,如情緒會安定過來,改善過動問題,也有些失眠的兒童針灸後能安睡;部份認知障礙上也有療效,「未針之前個病童唔識乜嘢係拜拜,但之後就識得。」
5歲的樂樂屬早產嬰,3歲時被評估為發展遲緩,父母立即安排他接受密集訓練,又參加感統治療,最近一年嘗試針灸。劉醫師指,樂樂在求診時有語言、溝通及認知障礙,不太懂得回應問題,「佢4歲都唔識答你問佢嘅嘢,亦唔多應你。」針對其語言問題,除上述提及的17個穴位外,還在下顎位置的上廉泉及挾上廉泉穴位施針。
樂樂的母親指,針灸初時效果不明顯,「針咗幾個月,醫師喺佢下巴加針之後,佢講嘢就好咗好多」,說話變得主動,「每次針完番嚟,佢會好主動同我講嘢,會講想去邊度食嘢。」樂樂現時脾氣也有改善,「少啲同冇咁多脾氣」。除針灸配合其他家居訓練,期望樂樂稍後可到常規學校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