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華將輸身材博食「雞糊」

特稿:華將輸身材博食「雞糊」

每年3月的香港7人欖球賽永遠是城中熱話,吸引本地及海外觀眾坐爆大球場,氣氛可謂全年之冠;然而欖球於香港絕非主流運動,參加的多為外籍人士,而且鮮有全職球員。香港女子7人欖球隊教練翁志豐坦言:「冇計,大家都要搵食,讀書的則要兼顧學業,先天不足下只有盡力練到最好。」

鄭芷婷潘柏茵同隊

翁sir口中的先天不足,除了是指政府於經濟上的支援與協助不夠,還有本地球員身形上的遜色。港隊於4年前的本土代表寥寥可數,後來因各大專院校及球會大力推廣欖球,以及香港欖球總會加強青訓和增加港隊訓練隊的華人數目,情況才有所改善,去年東亞運代表隊已有近7成是華人球員。
於1987年成立的雞糊欖球會是全港唯一由華人創辦的欖球會,創會者為一群從英國留學回流的學生。由於他們留學期間出賽,每每因身形輸蝕而被外籍球員「屈機」,但深信華人球員靠訓練與團結,仍可勝出比賽,就如打麻雀食雞糊一樣。
「雞糊」除了有男、女子隊伍各一支(每隊30多人)外,還有一支日本隊,而且成績不俗,女隊暫於香港女子15人欖球聯賽排名第3;鄭芷婷與另一港隊代表潘柏茵同效力雞糊欖球會。

雞糊欖球會小檔

創立年份:1987年
人數:約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