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餃腸粉10大小吃申列文化遺產

蝦餃腸粉10大小吃
申列文化遺產

沙河粉、艇仔粥、腸粉……這些港人熟悉的小吃,很可能會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近日由全市76款食品中,挑選十種常見的傳統小食申遺。廣州市飲食行業商會會長區又生稱,很多小吃都有上百年歷史,做法代代相傳,但缺乏歸納和推廣,申遺成功,不但可保存製作的技藝、發挖城市文化內涵及底蘊,也有利對外推廣。飲食業者估計,一旦申遺成功會帶來近百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廣東《羊城晚報》

沙河粉

沙河粉產自天河區沙河鎮,以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炮製;曾被美國《洛杉磯時報》評為「2009年十大美食食譜」冠軍

荔灣艇仔粥

源自廣州荔枝灣在艇上由船娘叫賣的粥,原裝的艇仔粥有魚、蝦、魷魚鬚、豬皮、叉燒、海蜇和一匙羮炸香的蝦

荔灣艇仔粥

沙灣薑撞奶

源自番禺沙灣,相傳一老婦長期咳嗽,其媳婦將水牛奶加糖煮熱,倒入薑汁內讓其凝固,婆婆喝後翌日便病癒

沙灣薑撞奶

順記椰子雪糕

上世紀20年代荔灣區小販將椰子切絲、榨汁後,以水牛奶、雞蛋等製成雪糕,外國元首都慕名品嚐,吃得津津樂道

順記椰子雪糕

蘿蔔牛雜

相傳在清光緒年間出現,將牛腸、牛膀、牛肺、蘿蔔,放入由五調味料製成醬汁,慢火燜數小時,切成小塊蘸辣椒吃

蘿蔔牛雜

布拉腸粉

腸粉起源於廣州,清末已有小販叫賣,也有傳說是乾隆皇帝遊江南時,被大臣紀曉嵐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

布拉腸粉

泮塘馬蹄糕

廣州西郊的泮塘盛產馬蹄,當地茶樓用馬蹄磨製馬蹄粉,製成甜的馬蹄糕,供茶客用餐後當甜品

泮塘馬蹄糕

叉燒包

來源眾說紛紜,不過叉燒包剛蒸好時包面要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出陣陣叉燒香味,才為上品

叉燒包

蝦餃

上世紀30年代廣州五村河伴一間茶樓所創,用剛從河裏捉到的鮮蝦作餡,鮮美異常,深受茶客鍾愛

蝦餃

雲吞麪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小販在街頭擺賣,以敲竹板作「獨得獨得」聲為招徠,其中在西關擺檔的池記,名氣比茶樓更大

雲吞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