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事務委員會被譏老化

青年事務委員會被譏老化

【本報訊】連場反高鐵示威後,特首曾蔭權及高官聲稱要多聽取年輕人意見,但向政府提供青年政策建議的青年事務委員會,當中逾半委員屬「50後」(即51歲至60歲人士),包括主席陳振彬、前警隊「一哥」李明逵等,「80後」(即30歲或以下人士)委員只佔一成。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該會提供的意見不能反映青年人心聲,應改名為中年事務委員會。

80後委員僅得3人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在立法會回應議員甘乃威的提問時透露,青年事務委員會28位非官方委員中,50後佔15人、60後6人、70後4人,但80後僅佔3位。甘乃威坦言:「應改名做中年事務委員會,因為根本都唔能夠反映青年人嘅意見。」
其中一名50後委員、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梁偉權自言「老餅」,暫未有在社交網站facebook開戶口,但自稱心態年輕,「同年輕人溝通到」。他承認現時委員會內年輕人聲音較少,年輕委員應可增至三成,「但都唔可以周街求其搵個年輕人,會考慮從學聯等學生組織搵人加入。」
青年事務委員會不但老化,去年更一次過將20名委員自動連任多一至兩年。該會網頁更新速度亦慢得可憐,06年的青年高峯會至今仍未上載,網頁最新公佈的調查是05年進行的。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又批評,當局在無諮詢下預設下月青年峯會的題目為「創建未來——青少年面對的挑戰與機遇」,參與的青年難以就所關心的社會議題自由表達意見,「政府仲係想乜都控制晒,咁點叫年輕人參與、溝通?」
曾德成回應稱,政府以用人唯才原則委任有關委員,考慮人選的才能、專長、經驗和服務社會的熱誠,又指峯會讓年輕人有充份機會發揮,強調政府積極考慮如何更好利用互聯網與年輕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