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歐遊回來,在鬧市找了一個地舖,開了一家歐洲精品店,竟也站穩陣腳,沒有賺大錢,但總算賺了一份收入,又不用與一群不搭調的同事困獸鬥在辦公室裏。這種時勢,要多想一些點子,增加生存能力,自力更生。
好些台灣友人寓讀書於營生,也在經營網上書店。沒想到,原來挺有市場。賣的都是個性的選擇,偏鋒的日系圖書、歐系精品,買賣之餘也結交了一些同道之友,不亦樂乎。網上營運,又省了店面的規範,自由無國界,也興起熱潮。
愛做手工的女孩子,也花不少時間在網上手工交易平台。閒時上網瀏覽,不得了,卧虎藏龍多得很,稍一不慎還淪為次貨。銷售未必很理想(畢竟競爭大),但展示功能與滿足感,很易令人上癮。有次看中一個店主手製的皮袋,買下來,從加拿大郵寄來時看見包裝得小心翼翼而精美,實物比圖片還要好,還附上一張小卡片感謝購買,十分窩心。於是上網給她A級售後評價,公諸同好。
網絡時代的好處,也就是這些小情小趣。給沒有大資本的庶民一些透氣的空間,生活突然開拓了無限可能。沒有人有絕對的優勢,只要有足夠的自信與能力,誰也可以拼出頭。以前會斤斤計較於外在資源不足,做不到甚麼大功業。比如,辦一份優質文化雜誌。但現實呢,網上早有一些獨立青年,單打獨鬥做出了優質的文化網站,在中國引起注意,剩下來要思索的問題,只是要不要回歸傳統平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