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爭產案宣判前夕,男主角對記者說,他會以「平常心」對待。
在一個陳腔濫調氾濫的時代,語言都好像可以從超級市場的貨架上買下來。其中一項「熱門產品」,就是「平常心」。
「平常心」是什麼心?
一個樂觀的人,他的「平常心」是喜樂心。一個悲觀的人,他的「平常心」是傷心。一個勤力的人,他的「平常心」是停不下來的勤奮心,一個懶惰的人,他的「平常心」是閒散心。
如此類推,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平常心」。一個貪錢的男人,他的「平常心」是什麼心呢?
怎麼他一說「平常心」,記者就不再追問了呢?就以為得到答案了呢?現在記者的水平也太差了。
所以我喜歡蘇施黃。
蘇施黃一句斷喝,「口感」兩個字就從那幫小明星的嘴巴裏消失了。不但自己不敢說,還奔走相告:不要說「口感」呀,被人鬧o架!有一次,居然還奔走到我這裏來,警告我不要說「口感」。
我聽了,忍不住也一聲斷喝:「誰說蘇施黃不准別人說『口感』的!」蘇施黃不喜歡人說「口感」,是因為那些說「口感」的人只會「口感」長「口感」短,咬塊肉「口感」,吃塊豆腐也「口感」,那「口」裏究竟是什麼「感」覺呢?又不說,旁邊的節目主持人也不接着問,這不就跟「平常心」一樣了?還不該罵?
用「平常心」敷衍,用「口感」搪塞,聞者竟然不知其混帳。此所以,蘇施黃和我可以罵人,而那些人,只有挨罵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