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總統之後,對中國曲意承歡;但中國並不領情,在哥本哈根會議、聯合國制裁伊朗會議上,都不支持美國;去年十一月奧巴馬訪中時,全程由中國主導。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件,使奧巴馬在美國受到軟弱討好北京的譏評。奧巴馬於是透過對台軍售表示不再對中國卑躬屈膝。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宣佈軍售的過程中,出現些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卻隱含巨大危機,提醒我們「魔鬼隱藏在細節裏」的警語。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瓊斯二十九日說:「或許會與中國諮商對台軍售。」雖然事後台灣駐美代表袁健生立即出面表示,美國亞太主管官員澄清美方政策不變,不會與中國諮商對台軍售問題;但是直屬總統的國安顧問的層級,遠高於國務院的二級主管,很多重大決策都是國安顧問經總統授權秘密進行,連國務卿都被隱瞞。這是很多國務卿抱怨國安顧問的原因。最著名的就是基辛格擔任尼克遜總統國安顧問時,瞞着國務卿魯斯克密訪中國,引起魯發飆的事件。但發飆也沒用,生米已煮成鍋巴了。
國安顧問瓊斯的一句話透露了甚麼?台灣安全最重要的基石是《台灣關係法》;但在執行面,則根據列根的對台的「六項保證」為原則:(一)美不會設定對台停止軍售的期限;(二)美不同意就台灣軍售問題與中國磋商;(三)美不同意在台灣與中國之間擔任調解人的角色;(四)美不同意中國的要求,重新修訂《台灣關係法》;(五)美並無改變對台灣主權問題的立場;(六)美不會對台施壓,迫使台灣與北京談判。這六項保證自一九八二年至今都是美國處理美台關係的準則。二十八年來,即使在小布殊與阿扁在關係最惡劣時,都沒違背這些準則。可是,從近來中美雙方的蛛絲馬迹中可發現,這六項保證正在逐漸腐蝕。
六項保證中的第三和第六條沒甚麼問題。中國本來就反對美國介入兩岸問題。但是對台灣最致命的第四條已經稍有鬆動;而第二條則在未來美中互相深度依賴的前提下,越來越難受到美國的認真遵守。至於第一條,等第四條或第二條失效後,自然死亡。我們真的認為瓊斯的話是口誤嗎?還是白宮領導層逐漸形成的共識過程中的下意識呈現?根據莫菲定律:你原覺得會出事的地方後來一定出事。
再來看華府智庫卡拖(CATO)的資深研究員潘道,前幾天在《日本時報》上發表的文章「與其防衞台灣,不如售台武器」中主張:情勢已經改變,保衞台灣將為美國帶來災難,所以不管美國的朋友多友善、多民主,美國都不應該冒着與核子強權大戰的危險去保護它。結論就是軍售台灣即可,不必防衞台灣。
據美國媒體的報道,中國花費驚人的鈔票正在買通並游說官員、國會、智庫和學者們進行廢法、停售,挖掉台灣在美國的根;而這股正在強大中的力量已可從美方近來的文章和呼籲中(例如前參謀聯席會議副主席歐文斯上將的文章,要求廢法;《外交事物季刊》上季禮主張台灣芬蘭化,美國從台灣關係法中解套等等)看出其威力和趨勢。台灣官員還在說「美台關係不變」嗎?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