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奧巴馬比小布殊更差? - 盧峯

探針:奧巴馬比小布殊更差? - 盧峯

上任剛滿一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被迫在第一份國情咨文用上"Idon'tquit"的語句,讓不少人深感他處境不妙,前路艱難。那究竟他的情況有多壞呢?
《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論壇版前幾天找來了七位前總統的主要幕僚,從尼克遜時代的LeonardGarment到小布殊的KarenHughes都有,讓他們一一述說奧巴馬的前輩上任後第一年的光景如何。根據他們的說法,七位前總統中,尼克遜、卡特、老布殊第一年的運道不錯,留下了一些足以稱道的成績,或至少能順利開展施政。以尼克遜為例,這位一雪前恥反勝民主黨對手政壇老將上任不久就見證美國的登月計劃成功落實,跟太陽神十一號太空艙的太空人杭思朗通了電話,出了不少風頭。此外,他提出的新外交政策──NixonDoctrine也得到國內不同派別人士支持,讓美國可以逐步從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第一線退下來,避免美軍疲於奔命。
被視為一事無成的卡特總統也有相對美好的第一年。他大力推動的能源政策改革包括改善美國汽車耗油量的措施得以成功落實,直到八十年代後期美國車主仍然因此受惠。同樣只擔任了四年總統的老布殊可說是七位前總統中第一年過得最奪目耀眼的。上任才九個月,他就見證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瓦解,蘇聯勢力驟降,美國成為冷戰勝利者;當時誰也料不到幾年後老布殊居然會敗給一個寂寂無聞、醜聞纏身的政壇新秀克林頓!
不過,上任第一年民望最高的前總統是小布殊。九一一恐怖襲擊(上任後九個月)後,小布殊的民望及支持度大幅攀升,有一段時間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撰寫這段經驗的小布殊幕僚KarenHughes不忘揶揄奧巴馬,指小布殊當日的處境比奧巴馬還要困難,還要危險;她提醒奧巴馬要牢記治國及競選是兩回事,他該好好參考小布殊第一份國情咨文的內容。
對奧巴馬及他的幕僚來說,小布殊的經驗大概只能當反面教材。他從上任初期的英明果斷到落任前被人輕視訕笑,當中的起落實在很值得後來的總統警惕。撇開小布殊的大起大落,過往幾位前總統的經驗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第一年的好與壞不足以判定總統的成敗,不足以為整個四年任期「定性」。上任時光景不錯的尼克遜、卡特、兩位布殊到落任時都灰頭土臉,被視為差劣的治國者。
不過,奧巴馬面對一個其他前總統沒有或不常碰到的難題,那就是共和黨的全力杯葛。
自二次大戰以來,兩黨雖然旗幟鮮明的對壘,但幾十年來雙方總有一些溫和派議員居中斡旋合作,讓兩黨在某些重大議題上可以合作。九十年代中克林頓政府能認真對付財赤,並在二千年成功減赤,兩黨能合作改革稅制,酌量加稅是主要原因。然而近十年來兩黨合作已越來越少,共和黨在奧巴馬上台後更刻意採取全面杯葛抵制政策,令奧巴馬政府寸步難行,各項改革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處於彌留狀態。假若共和黨借抵制政策在今年十一月中期選舉獲勝,進一步削弱民主黨在國會的多數,奧巴馬餘下的任期要在行政上有任何建樹只怕難上加難。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