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世代 - 塵翎

I世代 - 塵翎

身邊好多朋友都換上了iPhone,再拿着一部普通電話都有點過時。上星期iPad面世,小圈子友人已在流傳,是否出現了無懈可擊的電子閱讀器。我那部Kindle,用久了也平常,有些書還是要買紙本。K出版還是追不上閱讀潮流,這個世代,時間走得比人快。
這種科技貼身小物的高速發展,反而令人擔心資訊貧富懸殊的嚴重分歧。可以想像,沒有趕上i列車的人類,將會如何在生活裏落後。除非完全放棄城市生活,生命階段也到了無欲無求的層次,否則注定要成天追趕新潮流。
這方面,內地青年走得更快更前。山寨技術多元發展,中國勢必超越美國成為下一個高科技強國。實在,中國新生代的「宅」與「I」潛質,比美國青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一孩社會培養出來的自我精神,加上外部缺乏強烈精神感召宗教情操,內心的空洞需要大量物質與虛擬補白。但這種狀態造就的是平庸與安逸社會,缺乏競爭與進步精神。
前些天幾個70後北京朋友就說,中國80後嬌生慣養,生活安穩,自我內向,缺乏奮鬥心,在城市裏遇到挫折,大不了就回家歇着,因此表現平庸也沒所謂。當然他們也安於自己的一人世界,發展出獨特的個人品味,自給自足,但對社會沒有太大貢獻。不犯事,但也不理事。熱愛和平,貫徹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習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說有甚麼大作為,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