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蟲藥變毒品流入本港

杜蟲藥變毒品流入本港

【本報訊】醫管局毒理參考化驗室發現新毒品入侵本港。一種原用於為病人杜蟲的藥物哌嗪(Piperazines),近年在歐美變成新毒品,服後會令人產生迷幻及興奮感覺。該中心首次證實本港有人服食該毒品。
醫管局毒理參考化驗室顧問醫生麥永禮表示,Piperazines數10年前用於為病人杜蟲,但出現令人神志不清副作用,醫學界認為沒有藥用價值。最近該藥在美國、英國、歐洲及新西蘭等地被濫用成新興派對藥物,作用類似搖頭丸,令人產生興奮及迷幻感覺。該毒品的副作用包括作嘔、頭痛、心跳、迷糊、手震及抽筋等,外國曾有濫用死亡個案。
麥永禮指,該中心早前首次發現本港有病人服食該毒品,該名28歲男子求診時胸口悶及心跳快。其尿液樣本化驗結果顯示,他同時吸食俗稱K仔的氯胺酮及可卡因。該中心其後再接獲第二名病人,其尿液樣本亦發現有哌嗪,經治療後康復。麥續指,美國及新西蘭已禁用哌嗪;但本港至今無法例規管,促請當局跟進。

溝藥索K情況嚴重

此外,醫管局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研究發現,由05年7月至08年6月,15間公立醫院急症室共接獲233名吸食K仔病人,部份人同時服食其他毒品或飲酒,有5人接受深切治療。兩人分別同時吸食海洛英及搖頭丸,被轉入深切治療部插喉。

溝藥或溝酒索K情況

所溝種類:酒精飲品 人數:24(10%)
所溝種類:搖頭丸 人數:15(6%)
所溝種類:冰毒 人數:14(6%)
所溝種類:安眠藥 人數:10(4%)
所溝種類:可卡因 人數:9(4%)
所溝種類:白瓜子 人數:9(4%)
*研究對象共233名病人
資料來源:香港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