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Over之拾憶港園:翻開土炮 地圖音樂

VoiceOver之拾憶港園:翻開土炮 地圖音樂

身處Web2.0世代,每逢年頭年尾,總有大批網民在Blog或Xanga忽發雅興動筆回顧年度之歌,甚或「Kai歌總選」都有人講。
可踏入TwentyTen該有的一整個十年唱片總結呢?似乎又不大有人癲到花這工夫。不說白不說,專業點評回望千禧,找來903DJ細So和資深樂評人馮禮慈,聚焦香港製造中文專輯,也在這樂壇日益邊緣化的情況下,嘗試找出路。

記者:蔡俊業
攝影:譚盈傑
鳴謝:TC2CafeWorkshop(23889772)

馮禮慈

資深樂評人,辦過音樂雜誌《Top》,亦曾擔任《號外》及《豁達音樂誌向》總編輯,家中一度擁有數千張唱片,對廣東歌發展瞭如指掌。

蘇耀宗(細So)

商台叱咤903DJ,主持《903專業推介》倒數流行歌,結果足以影響每年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派發的成績單。

2005最得

談到香港樂壇,不少人都會想到「每況愈下」這四個字,然而馮禮慈坐下來,抬頭望向天花板細想,指出過去十年出版數千張中文唱片,質素並非走下坡:「過去十年頭半段是差的,論作品水準來說,2005年最好,很多勁嘢,如陳奕迅《U87》,仲有好多新人出道,謝安琪、方大同、王菀之、側田、衞蘭、Soler,全部都是實力派,李克勤又出《演奏廳》、何韻詩就有《梁祝》……」
不過,眼見寶島巨星浪接浪殺到,難道我們還要騙自己粵語歌曲沒失勢?細So認為:「棒棒堂你點會覺得佢哋啲歌好聽?對唔住,我真係接受唔到。」馮禮慈補充:「過去十年只有一個周杰倫在香港紅,真正的威脅其實來自內地。」
是的,對比人家台下十年功,香港人的急功近利巿場導向,放諸音樂確實容易死得快。所以十年過去,當美國還在聽HipHop、對上一代是聽Rock時,香港樂壇已經歷四大天王、華星×英皇、Rap及唱作人四個年代,細So直言好恐怖!「好彩在家領導樂壇嘅人,係『外星人』,好似方大同、王菀之,唔係用香港人嘅思維去創作音樂。」至於廣東歌會否沒落,言簡意賅的馮禮慈輕輕一句概括:「只要廣東話一日唔消失,就一直會有廣東歌!」

二人三Picks

怎說細So和馮禮慈都隔了一代,加上訪問分開進行,原以為是各自表述十大唱片,卻不約而同選中了以下3張,音樂品味這回事,從來無分五六七八十後。

(A)《大懶堂》LMF(2000)

So:「好似每個社會底下都需要有一班人,唱歌好做藝術好,要同政府或憲制有少少抗衡,外國出現係Rockband,但香港則似乎係LMF嘅聲音最大,佢哋原先玩BandSound,但組成LMF後就玩HipHop,講嘅題目卻係Rockband應該要講嘅,又影響之後好多人,例如農夫。」
慈:「華語樂壇第一張Hip-hopRap加有粗口嘅HardcoreRap唱片,令到粗口歌入屋,有好大社會意義。」

(B)《WhatReallyMatters》何韻詩(2007)

So:「由《千千萬萬個我》開始,好搖滾好Glam,又有少少似椎名林檎,不過好似入型未入格,但去到《木紋》我開始搵到何韻詩自己那個Tone。」
慈:「本來想揀《TenDaysInTheMadhouse》,係幾十年來全個華語樂壇近乎唯一真係關注弱勢社群嘅主流唱片,但阿詩唱得好吃力,啲歌唔係咁Accessible有少少可惜。呢張都好深,但有《木紋》、《紅屋頂》呢啲好聽嘅歌,容易Reach到,平衡嚟講覺得樣樣都比《Ten》好啲。」

(C)《OnWingsOfTime》王菀之(2009)

So:「佢寫歌嘅方法同其他市面上聽到嘅流行歌唔同,我哋平時先用樂器寫Chord後再譜Melody,佢係寫Melody嘅人,而且似花慢慢咁開、似藤蔓慢慢咁延伸,十二首歌可聽到有十二個王菀之。」
慈:「佢將香港主流樂壇,同獨立另類嘅CutiePop拉埋一齊;作為創作歌手,優勝在個人風格,一聽就知係佢。」

其他十大
馮禮慈'sPicks
《麥兜故事電影原聲大碟》群星(2001)

「整張唱片內容不符大眾對『熱賣唱片』嘅準則,幾首古典歌改咗歌詞,唔知邊個細路唱,但Hit到街知巷聞。」

《我的廿一世紀》黃耀明(2003)

「香港ChamberPop終極典範,台灣、大陸都無人好得過佢。」

《天演論》盧巧音(2005)

「呢張係華語樂壇幾十年來,音樂、意識同歌詞最深奧嘅一張,常說香港樂壇膚淺嘅人,去大陸、台灣試試搵張咁深嘅碟俾我睇吓!」

《李克勤演奏廳》李克勤(2005)

「係首張主流唱片同時做HiFi發燒碟,嘗試將兩樣嘢結合,強調即場演奏又用好新嘅編曲,有中樂有古典有NewAge;採CD/DVD出版,所有嘢加埋,開拓香港流行歌新一頁。」

《What'sGoingOn?》陳奕迅(2006)

「幾乎係十年嚟最經典嘅香港流行歌大碟。一張碟有五六首Hit歌,而且曲詞俱佳。」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MyLittleAirport(2009)

「以往香港搖滾樂對社會的控訴係『呯拎嘭欄』咁鬧,但MLA就用一種好柔和好Hea嘅方式,外國都好少見,帶少少搞笑又好直接咁去鬧,如《瓜分林瑞麟三十萬薪金》、《邊一個發明了返工》等等直接針對人和事的控訴。」

《力量》夏韶聲(2009)

「回歸七八十年代的ClassicRock,由鼓、結他、Bass,錄完一個樂器再錄一個,香港近十年都無人咁玩。用一個全面中立客觀豁達嘅角度去講政治社會議題,其實好難,但一個成熟社會,應該要多啲咁嘅嘢!」

細So'sPicks
《TheEasyRide》陳奕迅(2001)

「屬英皇年代,我唔知外界點解唔接受,但對我嚟講每首歌都有唔同風格,那年代陳奕迅是最立體。」

《SwingSwangSwung新歌+精選》Swing(2002)

「Eric份人好重Melodic;Jerald卻是很Groovy的人,兩個人做出來的聲音,2000年之前沒聽過,之後有很多人模仿!」

《絕響.我把聲音留在一九六九》羅文(2003)

「羅文喺我心目中係比較娘,但一聽呢張唱片先發覺原來我出生喺呢個年代,我唔認識羅文。」

《10號》梁漢文(2003)

「嗰期好興ConceptAlbum,喺梁漢文身上發揮得最好,有好多歌如《七友》、《披頭四》,唔同『冧巴』底下都有唔同曲風,由音樂到幕後班底甚至宣傳,都同足球同朋友有關,我覺得咁先係ConceptAlbum。」

《三字頭》林海峰(2005)

「唔係誇張,試聽《男子組》真係聽到喊,平日林海峰喺我面前係『黑面人』,唔出聲,但首歌居然能夠咁坦白去講一個人完結三字頭嘅心聲。」

《音樂大亨》農夫(2006)

「係呢個世代入面幾重要嘅一張碟,Rap文化由軟硬數落去有LMF,之後就係農夫。」

《橙月》方大同(2008)

「行內人都覺得呢張唱片編曲、錄音、歌詞同唱法都做得好好,又出奇地街外賣得好好,係大眾入面認受性最高嘅一隻碟。」

後記

或許是我自小缺乏安全感,幾乎所有事情都要有實物才覺踏實地「擁有」,所以很喜歡買唱片,中學時代未過世的嫲嫲總會偶爾將一、兩百元往我手裏塞,我便立即飛奔到旺角信和買唱片,就算自己生日,也着好友最好送我唱片;但傳聞家中有數千隻唱片的馮禮慈今天也對我說,現在不會Keep唱片了,噢,或許將來有一天真的會「無CD買」,那時我該收甚麼禮物呢?

■陳奕迅《還有甚麼可以送給你》戳穿了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