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決戰春秋》上畫,大陸有關方面居然迫《阿凡達》讓出檔期,霸道捧戲只會教觀眾反感罷看。未看過此電影,一面倒謾罵委實不公,不妨速讀有關孔子歷史才責之切吧。孔子射箭百發百中,你又估得到嗎?
記者:梁俊鵬
攝影:譚盈傑
電影vs史實
孔子曉射箭
大家心目中的孔子形象,大抵只是書生一個,談天講道手無縛雞之力,《孔子.決戰春秋》有一幕,謂孔子要借五百輛戰車,與「三桓」之一的季孫斯比試箭術,最後還贏出。大家以為是電影穿鑿附會?不!事實孔子向來推崇復辟周禮,而《周禮.地官.保氏》提倡六藝,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即禮節、音樂、射箭、駕御馬匹和車輛、文學書法與算術,精通六藝者方為之賢人,孔子身為老師,是神射手,射箭自是得心應手。
顏回非凍死
顏回是孔子最寵愛弟子,歷史記載他自幼體弱,廿多歲滿頭白髮,家貧得只可用樹葉盛水喝,主流說法指他因營養不良病死,而非電影裏為要撿回掉進破冰湖的書籍而白白凍死。
另一弟子子路的死,電影描述發生在孔子回魯國之前,實則為回魯國之後,但死因則與史實相符,《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衞國內亂,子路為保住主公奮戰,刀槍劍影間子路的帽纓斷了,他執着「君子死,冠不免」,即君子要死也要衣冠整齊,最後被殺,子路被切成肉醬,孔子也因此不再吃肉醬。
a+b.電影裏師生一行人經過冰湖,冰塊破裂,書籍掉進冰水,顏回拾書凍死,孔子伴屍不能接受現實。
c.歷史中的子路是忠義之人,衞國內戰,為主公回國出戰。
齊國無出兵
《孔子.決戰春秋》為表現齊魯二君氣勢,在夾谷會盟,在高台議事,齊王本欲借故出兵發難,後被孔子安排的牛車扮戰車嚇退。
何故質疑:「電影裏的高台是虛構的,因為古時建高台多為觀天文,兩國在夾谷會盟,兩國君主沒必要起高近十層樓的高台,另外,史書亦無記載過齊國帶大批兵馬出席會盟。」不過兩國會盟,齊國請來野人跳舞,想借機挾持魯公的一段情節,在港上映的版本被刪,這段情節倒合乎史實。
無提出廢除活人陪葬
電影初段,孔子為救一個陪葬家僕,在議事廳上提出廢除活人陪葬這禮數,事實並無此事。《孟子.梁惠王上》沒錯是記載過孔子一段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因春秋時流行製作「人俑」陪葬,孔子認為日後必發展至活人陪葬,所以痛罵製作人俑者會絕子絕孫,孔子有說過這句話,但要到公元前384年戰國時代的秦國,才正式廢除活人陪葬。
南子未夠淫亂
衞靈公夫人南子是宋國貴族之女,在宋國時與堂兄公子朝有染,之後才下嫁衞靈公,一向被後人冠上水性楊花壞名聲。《孔子.決戰春秋》裏的南子卻過份知書識禮,見孔子行周禮,一跪一拜過後才眉目傳情:「不知詩三百裏有多少男女之事?」孔子只回一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論語》、《史記》均有記載孔子與她單獨會面,但史書沒提及二人對話內容,何故:「孔子道德觀念嚴謹,應與南子無話好說,當時女性地位不高,最多也只是南子仰慕孔子,孔子用老師的心態教導後輩。」
衞靈公在電影裏擺明一副淫君相,只顧美人南子,何故:「電影對衞靈公的描述太收歛,現世以『斷袖分桃』形容男同性戀者,其中的分桃故事主角就是衞靈公。」此事記載於《韓非子.說難篇》,謂衞靈公寵愛彌子瑕,二人到果園,彌子瑕把自己吃了一半的桃子分給衞靈公,衞靈公沒責怪,反覺得這是愛的表現。除此,史書亦記載衞靈公喜歡多人性愛,邀請過宋國公子朝來衞國,觀賞他和南子性交,淫亂至極。
孔子應無女學生
《史記》記載孔子有三千弟子,精通六藝的賢人有七十二人,當中有無女學生?單憑一把聲音就教到三千學生?《孔子.決戰春秋》裏未見女學生出現,何故稱:「當時女性十五歲便為成年,要嫁作人妻又不能拋頭露面,怎能和一班男人在課室上堂?」至於弟子三千之說,何故認為這只是指先後聽過孔子講道的學生人次:「孔子教書五十年,當時只要放低肉類就能聽講,學生有三千人不足為奇。」
謝雪心:第七十六代傳人
月前被國家確認為孔子第七十六代傳人,令原名孔令馥的謝雪心歡喜不已,讀書時,她爸爸已告訴她老祖宗是孔子。「阿爺那輩還有少少重男輕女觀念,女仔不能入族譜,慶幸爸爸堅持,到我一代就是『令』字排。有時遇到同字排的女仔,就像遇到故知一樣高興。現在的小朋友放學就去補習,我讀書時,放學後爸爸就請私人老師教我古文、寫書法,又把《論語》裏的故事說給我聽。」不過她不會生硬死背《論語》:「先人寫下的說話並非要刁難我們,我覺得孔子想我們融會貫通他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
現在身兼孔教學院常務院董的她,認為孔子留世的儒家思想,不論老少也受用:「孔子做事經常保持平常心,講求和諧,不激進,時下後生仔應該學學,學了就不會太衝動,我學跳舞時會想到『學而時習之』,學懂跳舞卻不練習,真是不行的。」
李純恩:電影變政治工具
李純恩雖未看《孔子.決戰春秋》,卻大罵大陸官方宣傳手法反感。他求學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正搞得熾熱,故此沒甚麼機會學孔子思想:「人的思想應該是自由的,入場觀看《孔子.決戰春秋》,有人為看歷史,有人為看周潤發,其實只要如《赤壁》般當商業片宣傳就可以了,現在大陸將之視為己出,變成政治工具,教人反感。」他批評當今大陸執政者全經文革洗禮,現又把孔子捧成統治者工具,是自相矛盾:「一方面,五四運動主張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國家現在推廣和諧理念,又把孔子的君臣論搬出來,這根本說不通,就像準備好神位,待安放誰上位吧了。」創作人何故,曾為李志清繪畫的《孔子論語》劇本核對史實,他說:「日本井上靖寫成的《孔子》一書,是最先採用側寫方法描繪孔子。」他不諱言自己的《孔子無雙》,也參考過類似的敍事方式,由孔子的學生和自創的角色出發,側寫孔子這個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