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等法院法官林文瀚讚揚龔如心是一名善長仁翁,新華社昨日報道爭產案結果時,也以「熱心公益」形容龔如心。正因為龔如心過去經常透過華懋慈善基金大量捐助內地,北京一直關注爭產案發展,案件開審前更傳出北京曾透過中間人斡旋,不希望龔如心千億遺產落入他人手上。如今勝出官司,政界相信龔家將按龔如心遺願,積極在內地進行慈善工作。
記者:莫劍弦、黃幗慧
高等法院法官林文瀚昨日在判詞中形容龔是一名善長仁翁,貢獻大量時間進行慈善工作,促進內地與國際間互相了解。事實上,自龔如心與丈夫王德輝1988年攜手成立華懋慈善基金,便不停向內地及國際捐款。95年龔如心設立「如心農業獎勵金」,獎勵傑出農民,又捐500萬港元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興建「如心國際會議中心」,促進內地科研發展。
不過,龔如心最為內地廣泛報道的一項捐獻,是97年捐獻5,400萬港元成立獎學金,每年供25名解放軍軍官往哈佛大學接受培訓。她曾在訪問中說,她視受惠於基金的同胞為情人,故她選擇在內地慶祝情人節。
這些捐助令龔在內地廣建人脈,除了獲中央領導肯定,也令她結交不少軍方朋友。
有政界人士透露,早在龔如心和家翁王廷歆爭產時,已有消息指龔曾向北京求助,要求中央協助斡旋,又表明日後會將全數遺產用於內地慈善事業。
希望內地監管基金
據悉,當時北京曾派出中間人希望協調各方,特別是有傳聞指王廷歆背後獲其他人資助「打官司」,北京更不想龔的資產落入其他人手上。及至龔如心去世,又鬧出龔家和陳振聰鬧爭產案。
由於龔如心02年曾立遺囑,表明死後將所有財產撥歸基金,更希望將基金交託由聯合國秘書長、國務院總理、本港特首組成的管理機構監管,將基金發展成第二個諾貝爾基金會,這被視為龔履行生前承諾,將遺產用於祖國慈善事業的條文。
中央官員出手干預
故此,為保龔如心的遺願得以落實,有中央官員曾應龔家要求接觸陳振聰一方,要求對方「收手」,可是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結果令爭產鬧上法庭。商界更盛傳有中方人士要求香港知名人士不要在財政上支持陳振聰,希望他缺乏資金應付天文數字爭產訴訟費下,會知難而退。
今次龔家爭產案勝訴,是北京樂見的結果,官方新華社昨日罕有地發佈這一條消息。有政界人士指出,早在龔如心死前一個月,為確保死後基金繼續運作,她已安排三弟妹加入慈善基金工作,龔仁心等也明白姐姐遺願,相信日後華懋慈善基金會更積極在內地進行慈善工作,完成龔如心貢獻祖國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