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雖然已都市化,但每年因蛇咬求診的市民也不少,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急症室每年接獲逾30宗蛇咬報告,當中約一成人是被眼鏡蛇咬傷,雖然蛇毒攻心死亡非常罕見,但毒液易導致傷口組織壞死,部份患者更要植皮,也有患者需使用21瓶抗蛇毒血清,才能解除體內毒液。 記者:鍾麗霞
兩間醫院急症室一項研究分析了04年4月至09年3月期間,被眼鏡蛇咬傷求診的18宗個案,患者年齡由9至84歲,當中15人是被眼鏡蛇咬傷,三人是被毒液傷眼,幸未有永久損害視力。在15宗咬傷個案中,10人被咬傷下肢,5人為上肢受傷,腳趾及手指是最常被咬部位,最多人在中午12時至傍晚6時前被咬,8至11月是被蛇咬傷的高危月份。
拖延25小時才求診
大部份求診者要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療,其中一名被咬傷右手拇指的患者,因腫脹蔓延至手腕,要使用21瓶抗蛇毒血清中和毒液。有關研究結果已在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登。
研究顯示雖然患者普遍在被蛇咬傷三小時內求診,但也有人拖延25小時才去急症室,但患者越早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療,惡化至傷口組織壞死的風險較低。在15名被眼鏡蛇咬傷的患者中,有5人要接受手術清除壞死組織,當中3人因傷口太大,要進行植皮手術。
參與研究的屯門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馮顯達表示,不同品種的眼鏡蛇引發的症狀也有差異,例如本港出沒的中國眼鏡蛇,可在被咬傷一、兩日內,引發傷口附近的嚴重皮膚壞死,若處理不善易引致潰爛及感染,但很少影響神經系統,多數不會令傷者呼吸困難致死;但在菲律賓、印度及泰國等國家活躍的眼鏡蛇品種,較易影響神經系統導致奪命。他指即使蛇咬不致命,但若大面積傷口位於關節附近,痊癒後或會影響活動能力。
在郊區勿只穿拖鞋
雖然多數人是在郊區的戶外被眼鏡蛇咬傷,但馮顯達指也有約四成個案是在室內被咬傷,「啲蛇有時喜歡匿埋陰暗處,村民喺執屋時有機會被蛇咬傷,所以清理好耐冇郁嘅雜物,最好戴厚手套。」他又呼籲市民在郊區應穿鞋,切勿只穿拖鞋或赤腳,可減低被蛇咬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