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延續生命光輝。去年屍肝及屍腎捐贈數字打破歷年紀錄,造就全年共141名病人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歷史新高。7歲的陳黎虹(小虹)早年驗出有個「玻璃心」,心臟機能只有正常人的一至兩成,去年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成為全港首名換心兒童,「可以返番學好開心!」 記者:王智君
港人對器官捐贈的支持度逐年增加,去年遺體器官捐贈人數有53人,勸捐成功率達45.6%;屍腎捐贈數目為87個,較01年增加近八成,屍肝則有43個,較01年增加87%,統統打破昔日紀錄。全靠死者及其家屬的無私貢獻,去年共有141名患心、肺、肝或腎衰竭的病人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得以重生。
4.5萬人列捐贈名冊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李錦滔表示,經過多年宣傳教育,「死後要留全屍」的傳統觀念逐漸被打破,網上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的登記人數多達4.5萬人。但他稱,現時仍有約1,700名病人輪候各種器官,當中逾九成等候換腎,加上洗腎的病人越來越多,目前的器官捐贈增幅「仲未夠大」,「一個腎平均都仲要等四至五年」。
小虹08年證實患上罕見的擴張性心肌病變,由於左心室脹大,令心臟泵血功能嚴重受損,多月來靠注射強心劑「吊命」。小虹的媽媽表示,當時女兒「吊住好多喉,插住好多針」,令她非常心痛。她一面說,雙手一面揉着小虹的小手,「小朋友皮薄,打針打到表皮又紅又腫,兩隻手幾乎無位再打。」
心臟捐贈數字一向偏低,平均每年不足10個,要找一個適合兒童移植的心臟可謂難上加難。去年3、4月,小虹生命進入倒數階段,一對好心夫婦捐出死去愛兒的心臟,「最初唔敢相信,佢哋唔只救咗小虹,仲救咗我哋全家!」小虹現已完全康復,每天返學放學,與一般小孩無異。她表示,最喜歡上體育及數學課,「會畀心機讀書」,希望長大後為人師表,報答捐贈者之恩。
「好似有第二次生命」
50歲的金碧1986年換腎失敗後,身體產生很多抗體,以致她五度錯失再次換腎的機會,「醫生話我成功換腎嘅機會接近零」。飽受洗腎之苦20年,她才等到一個與自己遺傳基因非常脗合的屍腎。她形容換腎後「好似有第二次生命一樣」,從前「行唔夠十步就要坐」的情景不復再。
器官捐贈數字增加
屍腎 2001年:49 2005年:50 2009年:87 輪候人數*:1,602
屍肝 2001年:23 2005年:24 2009年:43 輪候人數*:100
心臟 2001年:10 2005年:8 2009年:10 輪候人數*:10
肺部 2001年:1 2005年:2 2009年:2 輪候人數*:8
*截至09年12月31日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