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看花 40小隊驗4000幢舊樓限期一個月 未必能查出潛在問題

走馬看花 40小隊驗4000幢舊樓
限期一個月 未必能查出潛在問題

【本報訊】馬頭圍道冧樓慘劇,敲響全港舊樓潛在倒塌警鐘。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宣佈屋宇署緊急成立40支巡查小隊,由明天起一個月內檢查全港4,000幢樓齡50年或以上舊樓。屋宇署並會化驗塌樓石屎樣本及向目擊者錄取口供,盡快找出慘劇禍根。有測量師則指屋宇署只是檢驗外牆及公用地方,不進入單位未必能發現潛在問題。 記者:黃偉駿

林鄭月娥昨在屋宇署人員陪同下視察冧樓現場,宣佈會從屋宇署各部門抽調人手,成立兩人一組共40支巡查小隊,每支小隊由一名工程師或屋宇測量師率領,加上一名技術人員組成,並將目標範圍由3,300幢擴大至4,000幢,由明天起巡查全港所有60年前落成舊樓。
林太表示,這些早期舊樓建築方法跟今次倒塌舊樓大致相同,均是採用鋼筋混凝土。換言之,結構上面對類似問題,所以屋宇署會爭取在一個月內完成巡查。若發現危樓會馬上派屋宇署承建商維修鞏固;沒即時危樓者會發修葺令要求業主維修。
冧樓現場一帶在意外前沒任何挖掘隧道等土力工程在進行,有建築業人士相信塌樓很大機會是樓宇結構受損造成。林太表示,除了已倒塌的馬頭圍道45J舊樓外,屋宇署亦已為旁邊的45G及H進行臨時鞏固工程。署方稍後派人進入現場檢查塌樓的殘骸,搜集樣本去進行化驗,並會派人與所有目擊意外經過的市民收集資料,盡快找出意外成因。45G及H兩幢樓則會一直封閉直至署方認為安全為止。

只檢驗外牆及公用地方

政府消息人士稱,因事態嚴重,所以巡查工作會在各區不分先後同時進行,且會先集中檢驗各舊樓外牆及公用地方,不會每幢樓都要求進入單位檢查。
測量師何鉅業認為,雖然政府要在一個月內巡查4,000幢舊樓的目標定得很高,但這些舊樓多數地點集中,而且建築模式相近,要完成目標並非不可能。
至於會否淪為走馬看花,他指驗樓也有分層次,「好似睇醫生咁,初步診斷先,有嚴重問題再轉介專科。」不過,他指這類舊樓很多採用承力牆及框架結構的建築方法,部份支柱或在私人單位內,若不進入單位,未必能發現問題。

屋宇署昨派出大批工作人員為冧樓現場旁的唐樓進行加固工程。 黃偉民攝

災後點滴
80後發起賑災行動

一批80後前日得悉慘劇後即在Facebook發起給受災小童買禮物運動,一天之內便有逾10名熱心網民響應,籌得逾1,000元。發起人之一陳先生(圖)說,籌得款項將用作購買蠟筆、飲品及零食,希望給小孩子帶來生氣。昨午2時許,陳先生等十多人去到聖匠社區中心探望多名無家可歸的小童。

教子認識生命意義

塌樓意外奪去四條人命,駐守消防處壓力輔導組的休班消防員鄧先生(圖)深感惋惜,但也借用意外作為一次生命教材,給4歲兒子上人生一課,灌輸生命意義。昨晨10時,鄧先生帶着兒子去到馬頭圍道塌樓現場的封鎖線外,遙望災場,向兒子講解意外原因及情況,兒子似懂非懂點頭示意。

決賽前默哀

昨日在小西灣運動場舉行傑志對南華的銀牌足球決賽前,兩隊球員為土瓜灣塌樓慘劇死傷者默哀。
曾雁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