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滿雷曼迷債事件,甘願放棄二百萬元年薪提早退休的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前高級經理高秉忠,昨繼續到立法會作供,力指證監會「不務正業」沒履行監管者角色,更因部門內鬥,錯失阻止雷曼迷債在本港發售的良機。
高秉忠又揭發前特首董建華推出問責制之後,證監會經常接獲政府高官「電話」施壓,窒礙監管工作。
監管尺度 兩部門分歧
在證監會服務19年的高秉忠,昨第二次到立法會雷曼小組委員會公開聆訊作供。他任職的「投資產品部」,與另一部門「企業融資部」是證監會主要把關者,審批推出市場的各類投資產品。
當01年市場湧現結構性投資產品時,對兩部門來說均屬新鮮事物,惟在監管尺度上,兩部門存嚴重分歧。企業融資部認為,審批這類結構性產品,只須披露為本便足夠,但高所屬的投資產品部則堅持,要同時監管結構條件,例如這類產品的保證人或機構是否財政健全等。
由於證監會不設中央審批機制,金融機構均是按產品性質各自向兩大部門提交申請,很多金融機構便將產品包裝成票據,向門檻較低的企業融資部申請,包括後來爆煲的迷債。
他說兩部門最初曾就審批準則不同磋商,但不歡而散,兩部門高層自此更不作任何交流,直至企業融資部主管於04年底離職為止。證監會領導層於05年指派一個協調小組,將兩大部門審批準則融合,惟草擬了結構性產品守則後,證監會高層又一直沒理會。即使在04年與06年均抽查到多間公司有違規銷售情況,證監會也沒將守則推出,要求業界遵守。
他說《證券及期貨條例》的宗旨是要求證監會監管市場,惟證監會高層自01年後,將年報上的使命由保障投資者,改為跟業界建立夥伴關係,「不務正業,唔去打擊罪案同穩定市場,反而去發展市場。」
沈聯濤要「quickwins」
前證監會主席沈聯濤於01年繞過部門主管,要求投資產品部在審批產品時做到「quickwins」(快捷簡便),他認為跟特首董建華推出高官問責制有莫大關係,「業界一嘈就搵政府,政府電話跟住好快到。搞到ISD(中介人監管部)都唔敢出去打擊(違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