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殺約翰連儂 行刺列根

狂迷殺約翰連儂 行刺列根

憤世嫉俗、逃避現實、粗鄙但坦率,《麥田捕手》的大膽內容,不但啟發了許多美國作家,如羅思(PhillipRoth)和韋布(CharlesWebb),還刺激了一些憤世嫉俗的青年行兇,包括殺害歌手約翰連儂(JohnLennon)和企圖刺殺前總統列根(RonaldReagan)的兇手。
沙林傑寫《麥田捕手》時,原本是寫給成年人看,但主角考爾菲爾德對社會的疏離感、天真、幻想和對性的迷惘,並把世界描述成青少年的良善跟腐敗的老人之間的持久不公平鬥爭,正是無數青少年的寫照,令小說獲得他們廣泛認同。

殺死約翰連儂(左圖)的青年查普曼(圖)聲稱,是受到《麥田捕手》啟發而行兇。

村上春樹也是「麥田迷」

2001年奪得普立茲獎的小說家沙邦(MichaelChabon)說:「《麥田捕手》對我有很強烈的影響。」他是在1977年讀中學時翻閱這本書,被它的寫實性深深吸引,是他難以在其他文學作品中找到。
小說家弗爾(JonathanSafranFoer)更說:「很多讀者和作家都是《麥田捕手》製造出來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是「麥田迷」,在他最暢銷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裏,多次提到《麥田捕手》。
不過《麥田捕手》中反叛、憤世的聲音,被一些青年利用作傷害他人的藉口。1980年12月8日,殺死約翰連儂的青年查普曼(MarkChapman)聲稱,是受到《麥田捕手》啟發,還說:「這本傑出的書籍藏着許多答案。」
數個月後,總統列根遇刺,警方在刺客欣克利(JohnHinckley)租住的酒店房間,也找到《麥田捕手》這本書。
美聯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