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五十而知天命,50後的周潤發,演過賭神,扮過龜仙人,還演活了孔子。從影逾30載的發哥,順天而行,漸漸退下來。陶淵明誤入桃花源,最後歸園田居,可是發哥還未想到退休,但他在大自然和黑白相片中找到現世天堂。由被拍者變成拍攝者,角色轉換,心態隨之而變。水銀燈下五光十色,再璀璨也會膩,黑白世界之美不在於極端黑與白,而是追求中間灰之美。 撰文:吳佩思 協力:陳月媚
大隱隱於市,石屎森林也有塵世天堂。天堂藏身荒村,荒村名叫沙螺洞。一年才拍一部電影的發哥,這天帶齊架生拍照去。車子駛上羊腸小徑,一路顛簸。抵達目的地,野狗零落,如入無人之境。再走約半小時,終於來到目的地──鶴藪水塘。
沿路找獵物,行行重行行,又踎又跪攀山涉水尋角度。
攝影悟黑白灰人生
10年前發哥迷上攝影,玩菲林機,只拍黑白照。一大清早就出發獵影,等上大半天,一張起兩張止。這天在水塘忙了個多小時,拍了四張。算多了。
激流冲石。發哥眉頭緊皺,拿着測光錶測光,度位,換鏡。放眼盡是枯枝殘葉,說不盡的荒凉,在黑白世界卻是另一片光景。
「黑白相唔係我哋肉眼睇嘅有色彩嘅嘢,係要入咗另一個空間去睇。我鍾意黑白相因為佢唔係極黑極白,而係追求個中灰,最美嘅就係嗰個中間灰,個灰階係好長好長。每件事對與錯,其實中間有好多灰階。」
黑與白中間有灰,起點與終點之間有過程。極端的美在於一瞬即逝,惟獨冲積過程漫長。發哥說:「水銀燈下五光十色嘅生活,我已經過咗好耐好耐。人一定要有個平衡嘅,我覺得攝影同鍾意大自然係我嘅根。」
一生精采順應天命
發哥是50後,今年55歲。去年他用匆匆數月走過孔子的一生,孔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發哥亦然:「再遲啲就耳順(60歲)喇,要聽人講,家咪聽天由命囉,抱住平常心。每個人都有佢嘅功用,好似周潤發生咗出嚟,由電視做到電影,30幾年嚟淨係做呢樣嘢,咁我覺得呢樣嘢好適合我,令我可以安居樂業,我亦樂此不疲,同黑白相個要求一樣,不斷都要磨練學習。」
本是南丫島原居民的發哥,17歲輟學,由bellboy做到國際巨星,看似刻意經營,發哥卻是漫不經心:「嗰陣我同金公主冇約,就去咗美國,唞咗兩年學英文搵機會,好好彩俾我拍到第一部戲,其實嗰個係我人生最大嘅轉變。由頭到尾我嘅性格冇變到,我冇好大嘅理想,冇野心,冇刻意去做啲乜嘢,係環境、條命、好多貴人帶住我走。我都冇腦嘅,有乜嘢諗啫?哈哈!你最好要我拍戲,拍完戲我就瞓覺。」
80後有條件講理想,50後,講生計。發哥說:「嗰時精神生活都係工作囉,嗰陣就係去搵錢,最緊要老闆賺到錢,老闆賺錢呀,咁先有戲拍。」
欣慰80後關心香港
眼看一班80後年輕人為反高鐵拋頭顱灑熱血,發哥感謂:「每個年代都有啲有理想同對社會有訴求嘅青年,我哋嘅年代都有天星碼頭(66年反對天星加價)、保釣。
「我哋又唔識,一出世就因為窮要不斷做嘢賺錢,家香港環境好咗,咁佢哋嘅理想可能同我哋唔同,但多啲年輕人關注社會係好事,起碼佢哋對一個地方有關心、有愛心。
「我見過一個10幾歲嘅,佢學都唔返、或者放咗學就揸架相機拍呢啲咁嘅嘢,有次走咗去內地聲援,俾人拉咗入房,佢好驚返唔到嚟……幾欣慰o架,你唔好以為呢班人唔識嘢,其實佢哋對社會嘅關懷比大人仲犀利。」
沙螺洞私訪記
話你知:點去沙螺洞
可在大埔墟火車站乘搭20C或25K綠色專線小巴,或75K巴士,在鳳園路下車。若成行人數為五人,乘搭新界的士前往更化算。在路的尾段有小徑上山往沙螺洞。由山下前往沙螺洞車程約15分鐘,步行則需45分鐘左右。當地不時有野狗出沒,故盡量不要單獨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