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谷歌聲稱,來自中國的黑客,對其中國異見人士用戶的電郵,作針對性攻擊,並暗指這些攻擊的背後有北京當局影子,因而宣佈不再應北京要求審查網頁內容,並準備不惜撤出中國來捍衞其「不做邪惡之事」的公司宗旨。對於Google的「起義宣言」,外界有不同解讀,國內人士多認為,Google無法撼動「百度」這個中國網絡搜尋器霸主的地位,以此藉口為其失敗解套。
的確,商業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而損失又僅佔其全球總收入的百分一,應是Google考慮撤離中國的主因,更何況他們在中國受到官方打壓,被指散播色情資訊,盜竊中文書籍版權,甚至曾被屏蔽。對Google而言,這是莫大屈辱,他們在美國及西方社會飽受指摘,人權組織又譴責他們助紂為虐,協助北京當局監控互聯網、過濾網絡資訊。付出巨大的名譽代價,令自己變得裏外不是人了,仍無法獲得理想的回報,甚至被北京諸多刁難,難怪他們要撤出中國市場。
其實除了Google,近年還有很多跨國企業已撤離中國,只不過他們都異常低調,鮮會像Google那樣大鑼大鼓,公開與北京反目。所謂「今日留一線,他朝好相見」,公開得罪北京,日後要重回中國難如登天。作為第一家敢於在中國「起義」的跨國企業,Google的行動自然備受全球注目。
不過,值得中國人深思的是,大部份行業至少也有三數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取得不錯戰績,特別是汽車、電子器材、清潔用品、食品、超市等。相反,國際互聯網巨頭,無論美國在線(AOL)、雅虎、MSN、eBay等,都在中國鎩羽而歸,迄今沒一家互聯網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都被本土互聯網公司壓得透不過氣來。
這種水土不服,緣於他們科技落伍和管理技術不濟嗎?非也,他們能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管理及科技水平應該不成問題,關鍵還是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別具「中國特色」,外國人很難掌握箇中奧妙。中國的互聯網處於政府的虎視眈眈之下,所有網絡公司不僅要高度配合北京當局,還要懂得揣摩上意,主動迎合,這又豈是跨國企業所擅長?
Google及其他國際互聯網巨頭在其他國家成功,但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恰恰說明中國的互聯網受到高度管制,與國際公認互聯網開放、自由的原則背道而馳,長遠而言,這必定會窒息中國的互聯網發展!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