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護士「鬧醒」醫管局要求恢復資深護士職位留人才

30護士「鬧醒」醫管局
要求恢復資深護士職位留人才

【本報訊】公立醫院多年來護士嚴重不足,香港護士協會最新調查發現,產科及手術室護士病人比例高達1比10,醫院深切治療部要1名護士照顧兩名病人,超出人手比例標準。約30名護士昨到醫院管理局總部抗議,用鬧鐘「鬧醒」該局。醫管局表示,今年會動用逾1億元,額外聘請300名護士填補人手。 記者:陳沛冰

香港護士協會去年12月中至今年1月中訪問公立醫院1,200名護士,發現人手失衡最嚴重的是產科及手術室,其次是腎科及神經外科,護士病人比例分別是1比9及1比7。深切治療部原本應是1名護士照顧1名病人,但有醫院要1名護士照顧2名病人。神經外科護士被拖欠假期最多,平均積假17天;心臟深切治療部護士平均積假15天。

部份病房沒護士長

護協主席李國麟表示,護士病人比例應為1比6,過去3個年度共有1,500名護士離職,人手不足令部份病房夜更沒有護士長,欠缺臨床督導。現時新入職護士首兩年沒有增薪點;以往薪酬機制下,護士原有的兩次跳薪點亦被取消,「政府話畀咗錢醫管局,但醫管局唔知用咗去邊。」認為醫管局應盡快恢復跳薪點及恢復資深護士職位等,以挽留人才。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該局10/11年度會聘請1,100名護士,當中300人屬新增職位,以每名護士每年薪酬約30萬元計算,需額外動用逾1億元。對於護協要求恢復增薪點等,該局會認真考慮,「在可行範圍內會做。」
該局行政總裁蘇利民表示,該局正制訂新的護士病人比例,前線護士指內科病房護士病人比例為1比10,只發生在很少數病房的夜更時段;內科病房日間最忙,護士病人比例達1比5至1比7。過去數年已增聘約700名資深的護士以填補人手。
醫管局又指,會引入彈性聘用條件,如聘請長期夜更護士,令部份現職護士減少當夜更;並會增加需管理300張病床或300名病人的部門運作經理的管理津貼,每月增2,000元。

公立醫院護士人手比例

專科病房:產科 護士與病人比例:1:10
專科病房:手術室 護士與病人比例:1:10
專科病房:腎科 護士與病人比例:1:9
專科病房:神經外科 護士與病人比例:1:7
專科病房: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 護士與病人比例:1:5
專科病房:心臟深切治療部 護士與病人比例: 1:3
專科病房:深切治療部 護士與病人比例:1:2
資料來源:香港護士協會調查

外科3護士照顧60病人

【本報訊】公立醫院護士嚴重流失,影響醫療質素。有瑪麗醫院外科護士表示,曾出現夜更只有三名護士,照顧兩個病房內60名病人;若同一時間多名病人感到不適,護士便分身不暇。

被迫病房內用膳

瑪麗醫院外科護士何鴻坤表示,外科病房曾試過夜更護士病人比例只有1比20,但要面對隨時接收急症病人或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均需要特別照顧,如密切監察病人有否呼吸困難、出血及血壓是否正常等。但資深護士除了要照顧病人外,還要監督年輕護士,擔心會影響服務質素。
08年才入職的瑪麗醫院內科護士劉美儀,已對醫院管理局心灰意冷。她還記得上班第一天要輪流在三至四個病房內工作,「邊個病房唔夠人就叫你過去,冇人教、冇人帶」,顯示護士人手嚴重不足。夜更當值時被迫在病房內用膳,「一有急症病人推入嚟,食緊麪包都要放低。」她說,已決定完成首張三年合約後便會離職,重返私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