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轉是外援門將氾濫的8、90年代,5呎11吋高的葉鴻輝未必有機會從踢降班隊的無名小子,變身甲組隊的正選門神;更在東亞運數百萬港人注目下助球隊爆冷摘金。勇奪金牌後被封「英雄輝」,說是時勢造英雄,並不為過。記者:曾雁平 攝影:陳亮華 部份圖片由Nike提供
去年尾港隊勇奪東亞運足球金牌,除令社會再次關注本地足運發展,還紅了乘頭等機位趕返港、甫後備落場即頭槌入波的前鋒「陳七」陳肇麒;另一位「爆紅」英雄,則是在準決賽及決賽分對北韓及日本時,救出兩記12碼的門將「葉十七」葉鴻輝。
葉鴻輝早於青年軍時代已被啟蒙導師、本地著名門將教練盧國華預言,會成為未來港隊門將接班人,因此子擁有良好技術及心理質素;只是沒有太多人可以預計到,身材一般的葉鴻輝,首次擔正港隊便即時上位。
鍾皓賢:當年爭正選好難
可算是「英雄輝」半個師傅的前港隊門將鍾皓賢,是體院足球青訓產品,89年出道、91年便入選港隊至03年;這位見證本地由80年代尾一直到千禧年代的前最佳青年球員,上季在東方退居葉鴻輝副手,主要在操練中將過去累積的經驗,全數授予葉鴻輝,希望這位土炮門將可以出頭。
鍾皓賢說:「當年要在甲組爭正選好困難,因為球隊會請高質素外援門將,像威拿、索格寧、希福特、德普洛夫及李安納等;要和這些門將爭上陣的難度有幾大可以想像,但亦可從這些他們身上吸收不同的技術及訓練方法。本地門將基本能力不差,一般是輸身材,球隊為錦標,重用外援無可厚非。」
華籍門將難有出頭天,原來亦與港甲的踢法有關。鍾皓賢指出,當年甲組賽事踢法傾向英式,球隊聘請是摩根、米活、譚拔士及基亞等衝撞型中鋒或攻擊球員,令本地門將更難立足,這情況到近年才有改變。
英雄輝甲組路坎坷
鍾皓賢續說:「近年的外援門將質素參差,加上逐步削援,更重要是球隊傾向用巴西外援,進攻集中在地面;直到南華幾年前找迪天奴,才是正宗的柱躉式中鋒,這令向來輸身材的本地門將,開始有立足之地。其實近年本地門將基本能力不俗,像葉鴻輝、李瀚灝及謝德謙等,都能在比賽中把握機會;至於能否更上一層樓,就要看求進的心態。」
本地球壇近年較少起用外援門將,國援具質素的亦不多。葉鴻輝承認,目前環境造就了新一代本地門將有更多機會,像他17歲便可亮相甲組,效力由李健和及陳曉明執教的華家堡,雖然機會早來,但之後過程坎坷。華家堡護級失敗,葉鴻輝上季隨李、陳轉投東方,並獲重用,但球隊戰績只是一般,季後更宣佈棄戰甲組,重返丙組角逐;「英雄輝」只好再覓東家,幸好很快便轉投具爭標能力的地區隊天水圍飛馬。
談到足球路上獲貴人扶持,葉鴻輝坦言要多謝很多人:「除啟蒙導師盧國華外,還要感謝和哥(李健和)及陳sir給予機會;不是很多球隊願意畀機會年輕門將,但和哥與陳sir由華家堡到東方,不介意成績而放膽讓我落場。我從不少前輩口中知道,過往本地門將要在甲組立足並不容易,因為競爭很大;像賢哥(鍾皓賢)初出道已證明本身實力,但也無法在大球會穩佔正選。相比上一代,我們是比較容易爭取到上陣機會。」
失波不影響情緒
早出道未必是好事,像葉鴻輝在華家堡便花了足足半季時間始適應甲組比賽節奏;上季在東方表現不穩,也試過被教練貶為後備。幸好葉鴻輝心理質素好,加上肯接受前輩意見,才造就之後的東亞運金牌之旅。「甲組與青年級別賽事完全是兩回事,門將犯錯很多時會導致失波;但教練常提醒我,不要因之前的失波影響了自己,因為比賽尚未完結!我銘記這些教訓,就算出錯失波,都會好快忘記,重新集中餘下的比賽。」
後記--金牌門神:我累了
葉鴻輝在東亞運足球決賽,於數以百萬計市民面前助港隊奪金,一夜成名;就算事隔個多月,在街上仍不時被球迷或市民認出,要求合照及簽名,當然還有數之不盡的電視台及文字傳媒訪問。「英雄輝」說:「東亞運後可能太多活動,要做好多訪問,令到自己幾累了;加上贏了金牌後心雄了,很多判斷都差了點,看來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心理。」
葉鴻輝小檔案
年齡:19歲(21/03/90)
位置:門將
身高:1米80
體重:72公斤
現效球隊:天水圍飛馬
曾效球隊:華家堡、東方
個人榮譽:香港隊、香港東亞運金牌
鍾皓賢小檔案
年齡:38歲(15/08/1971)
位置:門將
身高:1米76
體重:70公斤
現效球隊:東方兼任門將教練(丙組)
曾效球隊:東方、傑志、駒騰、流浪、南華、快譯通等
個人榮譽:香港隊(91至03年)、最佳青年球員(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