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聲》刊函抹黑反高鐵示威指如不處理恐變暴動 議員斥加劇分化

《警聲》刊函抹黑反高鐵示威
指如不處理恐變暴動 議員斥加劇分化

【本報訊】警隊內部刊物《警聲》近日增設專版,借刊登親政府陣營人士的「嘉許信」,讚揚警隊處理反高鐵示威的表現,更將示威者視為暴徒,指警方若不採取適時處理,恐演變成80年代彌敦道暴動。多名反高鐵示威者轟警隊藉此抹黑示威活動,有立法會議員直斥,警隊此舉是政治偏見,加劇分化社會。
記者:謝明明、陳沛敏

《警聲》新設專版內設多個欄目,包括「感謝欄」及「人員加油站」。最新一期「感謝欄」刊登了兩篇涉及本月16日反高鐵示威者圍堵立法會事件的「嘉許信」,當中民建聯成員、中西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區艷龍稱讚,警方當日以不急、不躁、理性及克制的手法處理示威,面對「情緒高漲的請願人士的挑釁、謾罵和衝擊、還有不合理要求和批評,但警方仍保持高度克制……減少了武力事件的發生。」

「不反省自己濫用暴力」

另一名署名「市民宋先生」的來信更將反高鐵示威與80年代彌敦道暴亂相提並論,「反高鐵行動部份表達意見人士的莽撞行為,與克己的前線警務人員形成強烈對比,如警員不採取適時處理,後果不難演變成當年暴動……不能把自己的不如意發洩在別人身上,這群人士真的在反高鐵嗎?」
曾參與圍堵立法會的社運人士陳巧文批評,警方選擇性刊登「啱聽」的文章,「卻不反省自己濫用暴力,對和平示威者用胡椒噴霧同警棍,佢哋要誠實面對自己不專業、不恰當嘅做法。」「80後青年反高鐵」成員陳景輝亦直斥,警方藉市民來信抹黑反高鐵活動,「將示威者當成暴徒,示威活動當成暴動,對我哋好大侮辱,係違背事實,我好遺憾。」他警告若警方再繼續強化及抹黑反高鐵活動,只會激化警方與市民的關係。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轟炮警方的做法,是「借人哋把口去攻擊不合政見嘅示威者,係政治偏見,已經失去應堅守嘅政治中立,加劇分化社會。」

《警聲》撥出頗大篇幅闢感謝欄與人員加油站。

藉市民讚自己可以接受

近日撰文批評警隊處理反高鐵示威手法的文化評論人陳雲認為,警隊在內部刊物藉市民讚自己可以接受,他相信警方此舉旨在提升士氣。
另一新欄目「人員加油站」則刊登了警察員佐級協會主席鍾錦華的信件,他不點名批評油尖旺區議員陳偉強,在擲腐蝕性液體事件中,指商戶應警方建議自發封鎖大廈出入口協助緝兇,是警方推卸逮捕兇徒責任的說法,鍾對此「無理批評」深感無奈,「作為地區代表,理應支持地區商戶居民與警方互相配合,發揮防罪最大效用。」《警聲》編輯歡迎鍾的看法,指「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員的努力辛勞有目共睹。」
陳偉強對此感失望,指商戶無拘捕權,若按警方建議,恐反惹被控非法禁錮官非,「我支持警民合作,警方批評我唔支持佢哋,咁警方近期又做過啲咩嘢值得支持?」李卓人稱,明白作為職工會代表的鍾錦華撐同事的心情,「但都唔使攻擊其他人。」

《警聲》大搞感謝欄激勵士氣

【本報訊】《警聲》雙周刊歷史悠久,早在73年香港殖民地時代、警察仍有「皇家」二字的時候創刊,是警隊內部刊物,對象是所有警務人員。

被指淪為宣傳機器

據了解,近期《警聲》大搞「感謝欄」和「人員加油站」,是因為警方高層有感前線人員士氣低落,想借此鼓勵士氣。
《警聲》編委會主席是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吳家聲。消息稱,警方高層有感前線人員近年自覺經常「俾人鬧」,以致警隊士氣低落,因此由上期開始,在吳家聲主導下增設「感謝欄」,刊登外界讚揚警隊或警務人員的信件,「等人員知道都有人讚,唔係淨係鬧」;另一欄目「人員加油站」則讓前線人員發表意見。
不過,也有意見認為,《警聲》的原意是作為內部溝通平台,現在卻淪為宣傳機器。例如過去有「讀者來函」欄目,不少警隊前線人員透過去信《警聲》,表達對裝備、宿舍或政策的意見,間中出現投訴或不滿聲音,但後來傳媒以新聞報道方式轉載這些負面意見後,作為前線人員申訴渠道的讀者來函已很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