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及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港用了兩年,之前的疫苗含「有細胞型百日咳」成份,注射後發高燒及痙攣的風險相對較高,中外數據均顯示,現時沿用的疫苗更安全。小量個案接種後有微燒、針口紅腫及不適等情況,通常一至兩天內消退。
嬰兒先天疾病難察覺
勞永樂建議,若接種上述第一劑疫苗出現過敏反應,包括出紅疹、高燒不退、甚至休克,不應接種第二劑,「不過就算第一劑冇事,都可能之後有事,有啲可以第四劑先出事。」
他呼籲家長別因猝死事件而不讓子女接種,因白喉、百日咳等屬非常嚴重的傳染病,死亡率可高逾一半,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永久損害,「嬰兒猝死係好不幸,但係好多時都搵唔到原因,絕大部份同疫苗無關。」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系主任韓錦倫表示,初生嬰兒注射防疫針後,可能出現針口紅腫或發燒,但沒其他副作用,相信與猝死無關。
他指嬰孩猝死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疾病、心臟病、腦病變以及受病毒感染等等,雖然初生嬰會接受全身檢查,但先天疾病症狀於初生期間不明顯,難以察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