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臨終前最想多陪親友

港人臨終前最想多陪親友

【本報訊】下次下次,不是每個人都有下一次,例如正值盛年的羅榮良,突如其來的頸椎癌,壓得他四肢癱瘓,不能再奔波工作,不能再為兒子多洗一次澡,醫生說他只有三個月壽命,結果他頂了五年,餘生他要把最好的留給家人。推廣善終服務的善寧會發現,逾三成港人的遺願是多與家人相聚,該會透過願望天使計劃,為羅榮良尋找物理治療用的企立床,希望幫助他脫離院舍,回到家中與妻兒團圓。
羅榮良昔日是護士,今變成輪椅上的病人,五年前他41歲,公幹期間在酒店暈倒,發現患上皮膚色素瘤,腫瘤深入頸椎,壓着神經線,接受了三次手術、三次電療、一次標靶治療無效,一年前四肢癱瘓,「醫生話皮膚癌入侵神經線好罕見,全世界得百幾宗,香港都係得兩、三宗。」

癱瘓護士後悔瞓身工作

「有時望住天花板,覺得好孤獨,欲哭無淚,就算流咗眼淚都抹唔到,俾蚊咬又打唔到。」他直言不怕死,只是「對屋企人唔住」,「自己以前為咗事業衝衝衝,一個月喺屋企留唔到兩個禮拜,成日出差,個仔一、兩歲嘅時候陪得好少,佢一歲前只係幫佢冲過一次凉。」
他的兒子今年8歲,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不會再「瞓身」工作,希望多陪伴家人,願望是甚麼?「希望可以補償番佢哋,留最好嘅嘢畀屋企人。」
由於行動不便,太太又有工作在身,希望在家安裝物理治療用的企立床,同時在現時居所附近租或購買一個小單位自住,減輕妻兒的壓力。
善寧會早前訪問了350名巿民,32%被訪者表示,若只剩三個月壽命,會選擇多陪伴家人和朋友,29%會旅遊,26%人會預備自己過世後的安排,但八成人沒有向家人透露心願,該會鼓勵巿民多與家人溝通,免得一旦離世時家人無所適從;該會又推出先導計劃,為包括羅榮良在內的五名病人安排「願望天使」,完成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