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個教落,所謂租借,記得還才是上等人。但世事如棋,如早排遊曼谷,街上盡是西人配泰妹,旅遊書解說西人來泰國有三租:租樓租車租女友,日久生情大可娶回家一借無回頭;香港,沒情人租卻有藝術家/品可借!部份擺明借咗唔知點還,如借出自己上門幫你洗廁所……有借唔還唔上等?活化廳就要這種街坊感。
文:月霧
攝影:林栢鈞、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借而外借 政府假時我來真
借出者:活化廳
出借物:上海街404號視藝空間
條件:舉辦官方版藝術品外借計劃,順便搞個街坊寸官方版
自稱肚內藏墨水的文化人,若沒在油麻地蒲過,可以自行屙番半桶水出來!除電影中心、果欄老店觸發港人對自身文化的認知,近日上海街404號又多個活化廳搞作多多。之前,此地原是政府開拓的藝術發展空間。身為油麻地街坊,我當然見識過上一手攝影為主的文靜風格,所以當活化廳成員去年成功騎劫此地,才名副其實的活化,「我們比較關心社會時事,看如何跟藝術連在一起,也希望透過藝術,與社區有交流活動。」活化廳總司令劉建華解說。劉兄就是當年「公共空間」爭鬧得熱烘烘時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外策動「斷估唔拉」的文化人,此子一落油麻地,絕對唔會「規矩」,也促成《出得廳堂》——藝術品外借計劃的誕生!
話說藝術人要「借」得此藝術空間,政府開出的條件之一,是要包辦政府本身的藝術品外借計劃,整理此地二樓倉庫的藝術品。劉建華隨即發現官方計劃的問題:「他們所謂借出藝術品,是將所有畫作、雕塑或藝術裝置拍成照片,每件藝術品放在同一Size的畫框內,為行政方便,忽略藝術需要!所以我們想提供外借藝術品的新方法,要求藝術家做出有實用性、能與借物者有互動的!如我們有塊肥皂雕塑,欣賞完用來洗澡,正正與政府借出複製品,還要大加保護的態度相違背。」跟政府是拍檔,卻乾脆借力打力,由頭到尾反叛成性,連警察都整蠱:話說展覽開幕當日,引來住對面的街坊大力支持,以紅漆於「活化廳」的玻璃櫥窗洋洋灑下八個「血」字:「出得嚟行遲早會還」,惹來警察叔叔駐足一問:「沒事吧?」怕是大耳窿追數或黑社會尋仇,至抬頭見此地是藝術空間,才展顏一笑!
1.許朝英為展覽即席揮灑八大字,卻見街坊與活化廳有趣互動。
2.街坊見外借計劃的花絮紅字,紛紛停下研究。
3.有圖為證,紅字招惹警察問話,得悉是藝術行為後,好Nice。
推介:外借曾德平?!
作品:曾德平自己
借出者:曾德平
曾德平解說:一看極有九龍皇帝味道的說明書,就知曾德平名義上借出自己上門打掃洗廁所,但與得成女傭絕對不是同一Level。在理大教設計的他,上門做家務,有另一套道理:「讀書時蛙王教我們,要將藝術和生活結合。故今次藝術外借計劃,我覺得若是借畫、雕塑出去,也只是將展品由畫廊移至家中,所以我會登門造訪,與借用者溝通,再以創新及藝術方法打掃,擴闊他對藝術的理解。」藝術手法打掃,並無具體方案,要視乎借用者的家實際情況,也可用曾德平平日生活習慣作參考:「我住離島,常有『難相處的昆蟲』從露台爬進來,因為信佛不殺生,所以會用筷子夾牠們離開……」還是一知半解?個人低層次理解是:早知今個星期唔請鐘點啦!
《曾德平自己》
1.畫集是曾德平畫的,用作解說借出自己的功能。
2.曾德平外借自己變得成女傭,我一定會開門。
3.曾德平另一藝術行為,在菜園村馬路中央「吃掉一碗貪嗔癡」的飯。(PhototakenbyQuncyLau)
4.搞手劉建華展出其中一件借出品:曾德平本人!
借物清單:我借摺凳
說了一大堆,除推介的外借藝術家外,還有何可借?為方便讀者,列張List予大家,我強調僅供參考,因為藝術品隨時租出,亦話咗有啲係一去無回頭,借唔借到睇你時運高唔高。
《張開口的身份》
作品:張開口的身份
借出者:程展緯
程展緯想點:借物者用自己張身份證借程生張放大版身份證,分別在程生那張證的照片,O晒嘴,「大家影身份證時都會合嘴,我就堅持開口,代表作為公民就要出聲!」想借物者點用?「我將作品Post上網後,有網友跟我的做法影身份證,可以說,我借出的是Concept。」
《攀摹名畫興趣班(二)》
作品:攀摹名畫興趣班(二)
借出者:羅文樂
借出日期:1月30日5:00pm
借物者條件:畫班並非借出物,重點是任何人WalkIn,跟羅文樂學畫畫,「畫走」展廳任何作品,等你不用拿真品走,「這計劃是諷刺官方版外借複製品,但你所畫的作品其實也是真品,真亦假時假亦真。」聽畢,我深感他臨摹的作品非常切合我心情:那張O嘴身份證!
《KillallArtists殺仝藝術家》
作品:KillallArtists殺仝藝術家
借出者:勞麗麗
與勞麗麗的一席話:所謂七大武器之首:摺凳!當我來到展廳見到作品被職員坐着,真是感動之餘又佩服創作的藝術
家,豈料,後來發現此人居然跟我相識,以致有以下對話:
記:張摺凳想點?
勞:借給討厭藝術家的人,用它盡情攻擊!
記:那……我可否借來一用?
勞:可以,但不要為我帶來麻煩,如清除血迹等。
記:放心,我借來「車」你,你不嫌自己的血吧……
3.來自美國的Sarah(左)及其友人Lauren在旅遊書上認識活化廳:「外借藝術品的意念非常新穎!」
4.勞小姐的作品,重現周星馳食神經典!
5.強調:舉起張摺凳的,不是小記。
《中西文化交匯》
作品:中西文化交匯
借出者:油麻地街坊兼黃飛鴻第四代傳人兼出版社社長許朝英
許朝英想你點:單看作品:三塊石頭。《蘋果》記者劣根性:無爆點,唔想問。原來我有眼不識泰山,櫥窗外嚇親警察的八個紅字,正是他的墨寶。連訪問寫自己名字也堅持用自己的英式墨水筆、自稱黃飛鴻第四代傳人的他,所帶來的石頭自然來頭不小:「這是俯拾藝術。石頭分別從南丫島、蘇格蘭拾回來,展現不同地方文化,借出前還想用家先聽段Video,留意平日忽略的事。」
6.許朝英的俯拾藝術並非無代價,如他從歐洲運回來的作品(石頭),淨重26kg,Overload唔使錢o架?
《面罩》
7.作品名《面罩》,作者話可以擺設可以煮麪。
出得廳堂──活化藝術品外借計劃
日期:即日至1月31日(1pm-8pm)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404號地下
查詢:34856499
點借:唔使錢,只須留下地址及電話便可借走藝術品,借後回家Send張相給活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