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多女少和收入微薄的背景下,內地民工近年流行到越南、緬甸等地娶妻。重慶民工洪林苦於無錢無勢,很難在內地娶妻成家,決定出國到越南尋偶。他的舉動引起不少同齡民工關注,擬步他的後塵。洪說,自己月入2,000元(人民幣.下同),「在國內是窮人,但在越南算是個大款」。
「越南姑娘人多漂亮,嫁人後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重慶江津區白沙鎮農民洪林近日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起勁地說。近年來,越來越多收入不高,在內地找不到另一半的民工,把眼光紛紛投向了越南、緬甸和印尼等東南亞鄰近國家。他們認為,當地女子因經濟貧困而養成溫順賢慧性情,沒有本地女生那樣傲慢勢利,是適合的妻子人選。
民工們相繼仿效
22歲的洪林,自初中畢業後就四出打工,到過北京、廣州、青島等地,好不容易儲了一萬多元,最後想找個太太安家。他為娶妻,放棄了在單車廠的工作,專門到女工多的電子廠應聘,但他看上的女工,沒人答應;即使經親戚朋友介紹,也多失敗,原因是他民工的身份。「找個好媳婦真難!」他說:「(在重慶)我一個農民工,要家底沒家底,要長相沒長相,要找個好姑娘,比登天還難!」
「2,000元,在我們這裏不稀奇,但在越南應該算是大款!」洪林稱,越南當地打工一族的平均收入約100萬越南盾,折合人民幣約370元,他月入2,000元,應該算是個大款。但洪母對他要出國找媳婦感到無奈,並稱農村人靠天吃飯,賺錢不易,兒子在本地找媳婦確實很難,「但出去找,別人都說不可靠,我們也不曉得怎麼辦?」他到越南找老婆的事件引起當地民工們熱議。他們都表示,自己都25、26歲了,還沒找到女朋友,一旦洪林成功,大家將爭相仿效。
越南近年興「新娘經濟」
內地前年公佈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06年外出從業勞動力中,21歲至30歲佔了36.5%,這些新生代民工正處在婚戀黃金年齡,且集中在建築、加工製造等行業,因待遇不高,很難獲城市女子青睞,也很難獲得與女生相處的機會,難尋伴侶。即使已婚民工也因長時間兩地分居,缺乏感情交流,不少人婚姻亮紅燈,有基層法院統計,民工離婚案佔離婚案總數六成。
反觀越南男女比例約3:5,當地有許多女子願意外嫁他國。近年來,越南興起了一股「新娘經濟」,女子自願嫁到日本、台灣和中國等地,部份國家更組相親旅行團,六天行程可以安排相親者與當地數十位女子見面。但中國低收入民工主動到越南等地娶妻,則近年才流行。
「花低價娶外國新娘聽起來很誘人,但一定要走合法渠道。」重慶渝北區婚姻登記中心主任黃春艷對洪林的做法表示肯定,但提醒「千萬不要去找黑中介」,避免有損失。
《重慶晚報》
10年後男比女多2400萬人
風水輪流轉。港人到內地娶妻蔚然成風,令內地男人不得不轉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尋覓配偶。中國社會科學曾預測,內地到2020年,男性比女性人數多出2,400萬人,很有可能出現「隔代」或「姊弟」等錯位性的婚姻狀況。
由於內地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男多女少,加上許多女生嚮往涉外婚姻,以及結婚成本水漲船高等因素,令內地許多男生娶不到老婆。內地去年一個十大城市結婚成本調查顯示,一個男生買樓、買車、買家電和擺酒、度蜜月等開支,上海以140.02萬元(人民幣.下同)居首,其次為北京106.8萬元,廣州和深圳則分別為104.8萬元和85.8萬元。這對許多城市的打工仔或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令人咋舌,對民工而言更是天文數字。難怪許多民工要打越南等地女子的主意。
「生男如建行 生女像招行」
內地鄉親會流傳這樣一個說法:「生個男的,如同建設銀行;生個女,等如招商銀行。」因為男方要儲備大量的金錢,准備結婚;女方則可收取禮金,等如招財引資。而北京《中國青年報》對80後的調查顯示,多達35.6%的人選擇不結婚,因為沒錢買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