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有法小業主要樣樣問清楚

自保有法
小業主要樣樣問清楚

發展商「依法」賣樓,但作為小業主又確實有被「搵笨」的感覺,究竟市民買樓還有沒有保障?律師梁永鏗認為,現存架構下,售樓資訊仍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作為買家只能盡量「問多句」自保,「如果係地產代理或發展商職員講錯咗,或隱瞞唔答你,咁貨不對辦就可以追究。」

要盡量保留宣傳單張

梁永鏗表示,現時小業主很多時都依靠發展商發放的資訊買樓,雖然政府早前要求售樓書加強透明度,統一實用面積的定義,但是連牆身厚度也賣給業主的基本事實,包括他自己在內也未必知道。
小業主要自保,惟有盡量查問,「買之前問清楚有冇呢樣、嗰樣計唔計。」若買樓後才發現,單位狀況跟當日職員所指完全不同,便有法律基礎要求發展商退定。
他坦言,由於過往並無判決先例,所以很難界定業主單位的可用面積跟宣傳所指有多大差距才有機會勝訴,但總而言之要盡量保留證據,「例如宣傳單張,又或者當日一大班人睇樓,都聽到職員點答你。最好嘅話,係要求發展商白紙黑字清楚寫明,究竟面積係包咗啲乜。」即使單位已入伙多時,但若能證實發展商太離譜,仍有權向發展商追討損失,但追溯期一般是六年。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