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串氣候醜聞,還揭發嚴重利益衝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帕喬里(RajendraPachauri),被揭發利用錯誤的冰川融化論,令他擔任總裁的研究所獲得美國和歐盟撥巨款做研究。英國輿論要求帕喬里下台,但他拒絕。
英國傳媒上周日揭發,IPCC聲稱喜馬拉雅冰川將於2035年消失的資料,有嚴重錯誤。但帕喬里的「能源與資源研究中心」(TheEnergyandResourcesInstitute,簡稱TERI),早已利用錯誤資料,成功申請美國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Corporation)撥出31萬鎊(388萬港元),研究冰川融化「對區內安全和人道問題的影響。」
從碳交易中取利
另外,TERI又與英國氣象部門,一起獲得歐盟撥款250萬鎊(3,130萬港元),研究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的影響,當中TERI佔大部份經費。現在爆發「冰川門」,令人質疑帕喬里以權謀私。
《星期日泰晤士報》環保問題記者克洛弗(CharlesClover)指出,IPCC規定在報告中引用數據時,必須查證清楚,連串醜聞顯示帕喬里把關不力。此外,帕喬里一身兼多職,除了擔任氣候委員會主席和研究中心總裁,更是瑞信集團(CreditSuis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顧問,這些公司全部都有從碳交易中取利。因此克洛弗認為,為了維護IPCC的聲譽,帕喬里最好盡快下台。
不過帕喬里一口拒絕,他說:「我無意離職。」他堅稱引用錯誤數據並非故意,而且那些數據並非整份報告的最重要部份,抗暖化努力不應因為一個錯誤而放棄,但他承諾未來會改善研究系統。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