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佬打籃球暈倒命危波友按穴施救不醒 心跳曾停頓

肥佬打籃球暈倒命危
波友按穴施救不醒 心跳曾停頓

【本報訊】一名大肚腩中年男子,昨日在西環薄扶林道遊樂場打籃球後,疑因心臟病發突然昏迷倒地,全身抽搐及嘔吐,臉色蒼白發紫,波友見狀大驚,雖然全部是醫術門外漢,但見情況危急,除報警外並實行「中西合璧」施救。有人施心外壓,有人為他按壓穴位試圖令他蘇醒,直至救護員到場立即向事主施心肺復蘇法急救,並以心臟除顫機兩次進行電擊,男子經送院治理後目前情況危殆。有中西醫生表示,未接受過急救訓練人士,不宜胡亂施救,以免弄巧反拙。

曾有球場昏迷前科

打籃球後昏迷男子姓鄭,叫「阿文」,花名「肥佬」,45歲,身高約5呎4吋,體重約150磅,有大肚腩。據稱他患有心臟病,醫生懷疑他心律不正導致突然昏迷。有波友指鄭每個周日都會到薄扶林道遊樂場打籃球,前後已有10年之久,形容他球技不錯,以前亦有在球場突然昏迷的前科。
昨晨7時許,「肥佬」如常到場打籃球,波友們一般都是拉雜成軍,湊夠人數便落場五對五作賽,各人比賽了數場至早上10時許,肥佬剛輸波出場,當他和隊友步出球場期間,波友見他突然倒下,並出現抽搐和嘔吐,臉色蒼白發紫,於是立即報警。
其間,有波友疑救人心切,在未經過急救訓練情況下嘗試替事主進行心外壓急救。此外,一名姓張波友稱,其父為退休中醫師,多年來耳濡目染對人體穴位略有認識,於是上前替肥佬按穴施救,包括按他的頭頂(百會穴)、人中、胸口(膻中穴)及手腕對上(內關穴)等穴位。張表示,約1分鐘後,肥佬突然嗆了一下,臉色稍為好轉,但仍無反應。

兩次電擊回復心跳

未幾,救護員到場立即接手替事主進行心肺復蘇法急救,並送上救護車急送醫院,途中事主一度停止心跳,救護員曾以心臟除顫機兩次電擊事主心臟,終令他回復心跳,事主被送院搶救後目前情況危殆。
姓張波友事後得悉肥佬情況危殆,顯得憂心忡忡,他認為自己為事主按穴是救人一命,他說:「做運動人士應該要有急救知識,急救好緊要,可以幫到人。」不過中西醫生都奉勸沒有受過訓練的市民,在替人急救時宜加謹慎。
過去本港亦發生過多宗打籃球時突然昏迷及猝死事件,去年6月6日,一名患感冒的59歲男子在油麻地打籃球突然昏迷,一度沒有心跳,經搶救後情況危殆;去年5月31日,一名55歲患有心臟病的男子,在鰂魚涌公園打籃球3個小時後,疑心臟病發突然暈倒,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男子打籃球後昏迷示意圖

1)男子打完籃球比賽後,離場時突然暈倒

2)波友立即報警,並替事主進行心外壓急救

3)另一波友則替事主按壓人中、百會(即頭頂)、膻中(即胸口)及內關(即手腕對上3吋)穴位急救

4)救護員到場曾用心臟除顫器向事主電擊兩次,事主送院搶救後情況危殆

按壓穴位急救須經訓練

【本報訊】男子打籃球後昏迷,波友救人心切替事主按穴急救,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稱,中醫急救昏迷病人時所按壓的四個主要穴位,包括鼻唇之間的「人中」、手腕對上三吋兩條筋中間凹位的「內關穴」、頭頂的「百會穴」及胸口的「膻中穴」等,人中是上唇對上鼻溝的三分之一位置,為中醫學上的「危險三角區」,滿佈通往腦部的血管,若按壓準確能刺激大腦中樞神經,令昏迷人士蘇醒;若按壓不當,則會令情況惡化,故他不鼓勵未經訓練人士隨便按壓穴位。

心律不正可致昏迷

關之義補充,按壓穴位須對準位置,並以有力的指頭按壓,或用針、火柴枝或牙籤刺穴位。
假若病者因胃氣阻隔而昏迷,則應先按中腕穴位,令胃氣暢通,令病者蘇醒。
此外,昨日打籃球昏迷男子疑是心律不正引致,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稱,心律不正是指心跳速率突然失常,心臟無法泵血而暈倒。最常見的突發性心臟病是由於冠心血管閉塞,引致心臟肌肉缺血,心跳失常而暈倒。何鴻光建議,如無接受急救訓練人士,不應胡亂替昏迷人士進行急救,應立即報警,然後將病者身體打側,保持呼吸道暢通,待救護人員到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