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年入伙的「日出康城首都」,幾乎在環保觸覺每次發水樓調查中均名列前茅,今次也不例外。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首都五座大廈所有A室及D室的單位,宣稱面積900多平方呎,但七除八扣後實用面積只餘700多呎,當中29呎更是大廈的結構巨柱,每位小業主為此多花近20萬元。
首都每座一梯四伙,每座大廈的結構巨柱,分別「插入」了A室及D室單位。譚凱邦以第一座低層A室單位為例子,單位標榜建築面積962呎,但是根據政府可供銷售的實用面積定義,連牆身厚度、露台及工作平台,其實只得733呎。
一條柱位約值20萬
不過,譚凱邦表示根據長實向屋宇署呈交的核准圖則,這733呎之中原來還有29呎是巨柱在每個A室單位的橫切面面積;換言之,業主買一個近千呎單位,真正可用的面積原來僅僅超過700呎。
以該屋苑前年剛入伙時的銷售面積(即實用面積)成交價計算,一個中低層A室單位約493萬元,即每呎售價6,737元,表面上比同座的中低層B室單位6,814元呎價稍低,但原來當中業主是用了19.5萬元買完全用不着的柱位。若扣除柱位面積計算呎價,A室每呎要7,014元。首都共有2,096個單位,即剛好一半業主都要為巨柱「找數」。
有不願具名的建築業人士稱,日出康城其餘未入伙的兩期領都與領峯,均有類似巨柱設計,可以預期會有相當數目的業主買樓時要一併買柱。
有建築師表示,屋苑的結構柱以往多數設計在一些不計算入銷售面積的公用地方,但由於巨柱入屋的設計,可以增加發展商的銷售建築面積,所以預期日後新落成的屋苑,將會有更多類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