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好波!」那天,知道Google因遭中國黑客攻襲,高調宣佈考慮撤出中國,我在facebook寫了這句。
「不是Google退出中國,而是中國退出了世界!」看見這句,胸口莫名的有種激動和鬱悶,同時交響。
一個商業決定,就因為一個政治理由?事情當然不會是理所當然純粹慷慨就義,雖然很多人(包括我)非常願意相信世界搜尋巨擘因為公義,終於做了絕大部分有本錢不賣帳的企業/人所沒有做的事:向一個13億人口的市場說不。向威權政府擲出一條不容侵犯的底線,終於有人成功和平撼動和平崛起的大國,就在Google手機NexusOne要推出的時候,不遲,也不早。MakeNews好過做廣告,誰都知。
世界的一邊,掌聲和喝采紛紛向政治俠行致敬;世界另一邊,外國分析員、廣告人,都視之為高明商業棋手的一著(Google一直以來賺的,還不是廣告商的大洋?)要不就找個漂亮的藉口疏散,要不就創造重玩中國站的新遊戲規則和新籌碼,總之反枱翻臉冚牌是拒絕維持現狀誓rocktheboat。
永遠覺得學費代價有人付,表演的計算和風險都由他人滴汗,課堂不上白不上。Google這一役,有什麼好讀?
全球近乎所向披靡的Google在中國,一直輸了形勢。至2009年8月,全國十大網站之中,僅得一個是由非本土企業營運,榜首的QQ.com、次名百度,還有新浪網、soso.com、阿里巴巴的淘寶網、短片網優酷等等之中,唯一一個躋身十大排第六位的,就是google.cn。什麼名噪天下的Yahoo、ebay都食塵,而搞來搞去得個第六,對在世界戰績慣享「核彈式成功」、一炸下去就攻城功成的谷歌而言,是難以吞下的雞肋。
第一課:First-moveradvantage的重要。本來,中國網民在2000年百度面世之前,用的搜尋網是Yahoo和Google,但Google要等百度出現6年後才在2006推出中國版google.cn,先機盡失。網路爭雄,先者為達,有機增長早一年勝一年太多案例說明fast-followers永遠追得太遲,奧巴馬選總統贏希拉莉是一次網絡戰略的教科書式示範,遲起步的國務卿現在唯有聽命於總統。
第二課:遙控打不了陣地戰。跨國互聯網泰坦們,都喜歡企業管理由加洲總部出發,在矽谷打中國的商戰,遠水對策近火,譬如廣告戰略呈上後由"thinkglobal"的遠洋腦袋運籌,偏偏中國是個劇變中而非成熟了的市場,且網上行為/文化都不與國際接軌匪夷所思,環球經驗在中國不通行,果斷地方決策在在要空運回USA拍板,真是明天請早。要過江,得涉水濕腳,摺起衫袖褲管,戰場領悟、指揮。
第三課:入鄉要入俗。舊智慧,新媒體一樣用得上。Google在中國,一不多斥資宣傳、二不與廣告商打交道、三不肯隨俗如百度給予媒體大買家回佣,當其他本地玩家廣告攻勢大燒銀紙搶灘絕不手軟,給比下去的Google以為在其他國家的成功故事可原封不動空降中華土壤威名開路證明力有不逮,媒體買賣大莊家MindshareandZenithMedia的高層更指Google的「sale屎」傲慢巴閉和永遠聯絡不上,想送錢進它們的口袋都難。
歸根究底,Google明顯已經知道變在必行,替Google驗身斷症的無論幾無情的都說,最令外來企業如Google等競爭失敗的,自家失誤以外最關鍵是"unfaircompetitivepractices",言下過江龍都得在不同的遊戲規則下賽跑,這可能才是Google要攻破的,牌面用上中國最理虧的崩口碗罷了。
蘇格拉底在拒絕逃獄變成蘇格拉柴之前,說「當我對一個制度不滿時,我有兩條路:離開這國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徑改變這制度」,那當很多出色的人/機構,都無奈地選擇離開某個國家,我們實應理直氣壯地懷疑它的制度有大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