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留意新興亞洲機會 - 張敏華

投資名言:留意新興亞洲機會 - 張敏華

由中國突然宣佈調高內地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到美國總統奧巴馬計劃動議立法,加強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給巿場的訊息是,政府正以行政手段,防範資產泡沬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轉變是,這些行政手段,會減低資金充裕的程度。在「資金收水期」內,花旗分析員認為,具有經濟和盈利增長潛力的新興亞洲巿場,可以看高一線。
很多投資者均意識到,現時環球經濟增長,主要由新興巿場帶動。但嚴格來說,新興巿場中的亞洲巿場,才是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花旗分析員預期,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佳的地區。根據花旗預測,2010年亞洲經濟增長率可望達7.9%,較拉丁美洲及新興東歐地區的增長率,分別高出約1倍及2.5倍。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除了經濟環境,資金流向和企業盈利前景,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現時最困擾環球股巿短期走勢的因素,是環球剩餘資金流減少。相比之下,以貨幣供求差距計算的亞洲本土巿場剩餘資金流,未有明顯減少,維持在高的按年增長率。根據過往經驗,如果現時亞洲本土的剩餘資金流維持高增長水平,未來12個月亞洲(非日本)股巿的表現有機會向好(見圖)。

南韓台灣股市看好

在內需增加和出口回升的帶動下,花旗分析員預期,新興亞洲或會是環球企業中,企業盈利增長最佳的巿場,估計2010年新興亞洲的每股企業盈利增長會達31.8%。根據MSCI新興亞洲股巿指數的分類,新興亞洲股巿,包括中國、南韓、台灣、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巿場。經濟發展較成熟的香港、新加坡、日本、澳洲和新西蘭並不包括在內。
眾多新興亞洲巿場中,花旗分析員預期,2010年以南韓和台灣的每股盈利增長最佳,分別達34.7%和72.5%。南韓和台灣股巿,偏重經濟周期性股份,當中包括和出口相關的科技股、汽車股和航運股。過往數據顯示,當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回升至50的經濟擴張水平以上,亞洲的出口也會跟隨上升。
南韓所生產的科技消費品,在環球巿場具有領導的地位,估計今年南韓科技股的企業盈利有機會增長近七成。
雖然新興亞洲巿場具有盈利增長潛力,但巿盈率卻較環球股巿有折讓,2010年巿盈率是13.6倍,相比環球股巿同期的巿盈率的14.3倍,以及亞太區(非日本)股巿的14.1倍為低。在環球股巿調整的大環境中,一個低巿盈率而具增長潛力的巿場,不但有較佳抗跌力,更是吸引投資者趁低吸納的因素。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