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高鐵運動沒有令政府反思城市規劃政策。剛結束諮詢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面臨喪失家園的村民怒轟,在完全沒徵詢村民下,政府便打算將多條鄉村夷平改建為豪宅、商場。村民更批評政府倡議公私營合作,觸發地產商在區內圈地,馬屎埔村有近千名村民已遭恒基用賤價「恩恤」逼走。 記者:黃偉駿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公眾諮詢於本月初結束,政府建議將三大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翻天覆地,其中粉嶺北新發展區的馬屎埔村、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更面臨滅頂。在村民強烈要求下,規劃署昨特別為粉嶺北安排諮詢會,但無派任何署長級官員,只有數名技術官員及顧問公司代表出席。
村民灑淚誓不遷不拆
逾300名出席村民提到面臨滅村時都表現傷心激動,高呼不遷不拆及官商勾結口號,不少村民落淚痛哭,指摘政府與發展商毀人家園。
三代在馬屎埔村生活的關漢貴表示,恒基地產於06年底突然透過「艇仔」公司在該村購入大量農地,並向租住的村民發律師信要求無條件搬走,不作任何恩恤賠償。後來在社工與區議員介入交涉下,恒基始提出給予村民每平方呎農地3元及每間村屋8至10萬元「恩恤」賠償,「我哋幾代都係耕種維生,你逼走我哋,以後點樣生活?」現時馬屎埔剩下10多戶數十名村民,均堅持不遷不拆。
關批評恒基手法鬼祟,「最初死都唔肯認係佢收購,後來認咗之後,就同年老村民講快啲接受賠償,唔係遲啲賠得仲少。」他指恒基每次收購了一間村屋,即將村屋部份拆毀,在村內四處留下一堆堆頹亘敗瓦,營造村內死氣沉沉的景象。雖然已有近八成村民在威逼利誘下遷走,關的年逾八十歲老父也因此事而健康轉壞入住安老院,關仍堅持不遷不拆,誓要跟恒基周旋到底。
他表示馬屎埔村與另外三條村都是寮屋村,雖然村民並非原居民,但扎根於斯已有三至四代,情況跟菜園村一樣,且受影響範圍更廣。他批評政府倡議新發展區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觸發地產商在區內圈地,以便日後跟政府討價還價,「政府既然要發展,點解唔肯向發展商收地,恩恤安置村民。」他與部份村民曾想過另覓地點繼續耕作,但新界農地大部份被發展商搜刮乾淨,根本無地可耕。
質疑新世界早知計劃
石湖新村村民代表關先生也指出,在粉嶺北持地最多的另一大地產商新世界,在石湖新村旁邊早年已打算興建低密度住宅項目,結果只興建了一間間三層高的空殼後便停工多年,「我哋最初唔知點解,去年政府公佈計劃,先知原來佢個位可以起R2(即住宅乙類),可以興建10幾20層高。」他質疑是否有人事先得悉政府計劃。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在公佈這大型計劃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社會影響評估或諮詢居民意見,並指政府雙重標準,「早兩日(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話當年向菜園村收地時,唔事先向村民講係驚發展商會落釘。你家公佈新界東北規劃反而唔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