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與無愧 - 林夕

無憂與無愧 - 林夕

有五十後高人說:「我做了那麼多,也得罪了一些人,卻自問沒有一件是出於私心的,我吃得下睡得着,有甚麼好怕的?」
這就說到重點了,吃得甘甜睡得香,似乎是問心無愧的回報,那麼做了虧心事的人便很難有一覺好睡,在反思己過時輾轉反側?真會每日三省己身的人,仍會繼續做虧心事,比較罕見。良知已兌換成私利的人,既懶於問心,談何有愧?想必高床軟枕不覺曉,覺覺到天明。
按理說,能享受優質睡眠,心無所憂是必備條件,而人體奧妙設計得不公道的地方就在這裏:所作所為讓自己心安理得也就會無憂無慮?做了得理的事,在不講道理的國度裏,才招來更多憂慮。
對某些人來說,安心最重要,哪怕憑發表歪理力保已得利益,有了不立危牆下的安全感,自然心安。心安與理得,如果有着因果關係,也該如危機危機有危才有機的說法,變成理得心安才對。
理得而後能心安又是否有理?有理有節者,把理節埋在心裏,安然一覺可歷久常新,反而把理節握在手裏,化為聲音行動,睡眠質素會化為灰燼。真有些微良知並有所作為的人,想在夾縫與石頭中鑽出真理,謀略與智仁勇少一點也不能,為他人之事費神勞心,又怎可了無憂慮?為安撫一下有為者的心,為其睡得香才能做得好着想,不如換個說法:有無憂慮不是重點,最重要是無悔。再難行的路,只要無悔,亦再沒甚麼損失可言,縱有損失,也可視為無愧的牌坊,那就安心睡個好覺吧。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