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賽正選陣容塵埃落定,火箭後衞麥基迪始終沒有取得西岸正選席位,使聯盟教練及球員之前聲言,要全面檢討明星賽投票方法的聲音亦暫時停了下來。
公眾投票明星賽的東、西岸正選席位由70年代中期開始,後備席位由聯盟30名教練作內部決定,選出賽季表現出色,但票數不足的球員入選,算是平衡了球迷的意願及聯盟中的專業意見。情況有點像叱咜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會由現場觀眾票選「我最喜愛(男/女)歌手」;另外還依據DJ們專業推介,得出「叱咜(男/女)歌手」。
香港樂迷擁有「寶貴」的投票機會,現在的明星賽中,球迷擁有選出「我最喜愛XXX」的權利。如果要全面檢討投票方式,大可依據塞爾特人後衞阿倫的「改善」方法;將東西岸正選球員由以往100%由球迷選出,改為只佔50%,其餘50%則由教練及球員互相投票,結合廣大球迷及球員們的「專業推介」,選出最具實力的球員入選。
只是小弟認為這種「合併」,或許只會令最終「不幸」落選的球員更多,激起的公憤更大。拜恩、勒邦占士等「超級巨星」,當然會毫無爭議地入選;但球員們的互相投票,最終會否成為球員間的「畀面派對」,始終是一個需要嚴肅考慮的因素。何況舉辦明星賽的目的是讓球迷歡樂一番,任何投票結果都由公眾自行決定,才是體現美國自由民主的方式吧!
文:金鍀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