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最近隆重宣布:曹操陵墓在河南安陽縣西高穴村出土,墓中骸骨一副是男性,約六十歲;兩副是女性,一約二十歲,一約四十歲。官方學者言之鑿鑿,強調陵墓無有可疑;民間則興起了曹操熱潮,西高穴村、許昌曹丞相府等地遊人如梭。
宋朝資政殿大學士范成大曾經出使金邦,寫下《攬轡錄》,說路過曹操所建講武城,「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數里」。西高穴村那個陵墓,為什麼不可能是疑冢之一,中共學者未有說明。而有一件事他們甚至不知道要解釋。
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載,曹操妻子卞氏生於漢延熹三年,太和四年七十歲去世,和曹操「合葬高陵」。現在,她似乎年輕了至少三十年。
中共治下的史學,不必多談;值得一談的,是中共治下的民情。
從前中國人對曹操的觀感,可見於蘇軾《東坡志林.懷古》的一段故事:里巷小兒聽說書先生講三國事迹,「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蘇軾因此認為:「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絕)。」
但是,古之所謂小人,今天變成了英雄。這無疑得力於毛澤東。一九五四年,毛澤東告訴隨身醫生徐濤:「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大詩人。」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又跟《人民日報》編輯說:「不要相信那些演義,以為曹操是奸雄。」西高穴村、許昌曹丞相府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證明君子小人之辨,最近六十年已經泯滅。
曹操「了不起」的政績的確不少。他和中共挾中國威四海一樣,挾天子令諸侯。漢朝國舅董承效忠漢獻帝,曹操就把他殺了,還殺了他女兒董貴人,不管獻帝苦苦求情,更不管「貴人有妊」。曹操也和中共一樣擔心百姓叛逃,計劃逼淮南百姓北遷,結果「江、淮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別井離鄉,投奔東吳。中共對曹操推崇備至,原因不難明白(《後漢書》卷十下、《三國志》卷十四)。
范成大在金邦見到曹操疑冢林立,又聽說金人敬重曹操,為他修補疑冢,感慨之餘,寫了一首《七十二冢》:「一棺何用冢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有誰像你那樣盡作虧心事)。聞說群胡為封土,世間隨事有知音(什麼事都有人讚賞)。」范成大不會想到,八百年之後,曹操的知音不再是胡兒了。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