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公幹的日程表中得了一天的空檔,實在太難得了,難得到要開個小型會議,經一番行程收獲評估,尋求出到哪逛吃甚麼的共識後才敢動身。開會時翻開一本介紹台灣歷史街道的書,見有艋舺二字,想起快將上映的同名電影,又見書中寫到此區在明清兩朝是台灣出入口貿易重地,很多建築物都保留了荷治日治時期特色,於是毅然拍板決定以此為首站。導遊書寫得引人入勝,景點眾多,最初還擔心一整個下午能不能把這區走個透。最後,走了不到一小時,龍山寺不及黃大仙,華夏文化地下城像個縮小了的羅湖城,舊貨街賣的是中古電視機,連鴨寮街都比不起。終於有人不耐煩起義了,撤退吧,到我們熟悉的好去處吧。
如果只為求個舒服安樂,為甚麼不早說呢?
其實台北還有甚麼地方沒去過?為甚麼還要看導遊書?只因不安份,只有一天休閒,重回老地方像浪費了機會,才會放棄有把握有保證的落腳地,結果卻浪費了時間,蹧蹋了心情。然後怎樣?自然悟以往之不諫,迷途知返,窩在十多年來去了幾十次的喫茶店聊天,再在誠品進行循例的活動。
曾經想過要像很多台灣人一樣,早晚來個環島遊,最終會不會也像艋舟甲遊般失望呢?如果把休閒之樂與冒險之旅分別開來,即使貨不對辦,也不至於要喊寃吧?如果連一個景點賭徒都做不到,輸不起,還談甚麼旅遊?老在安全的老地方鑽,是否太沒出息?我只知道,當我們請司機開到誠品時,各人都像鬆了一口氣,臉上有種淡淡的安然,活脫脫是幅安心上路圖。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