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海地變成煉獄的根源 - 盧峯

探針:海地變成煉獄的根源 - 盧峯

特大天災的新聞照片看過不少,但海地大地震後傳遍世界的一幅幅照片依然讓人目瞪口呆,依然讓人心碎難過。其中那幅大型亂葬崗的照片,看到數不清的男女老少死者堆叠在一起,面目模糊,手腳交纏,比任何人想像的煉獄地府還要可怕,還讓人心驚膽顫。最讓人心寒的是,它是真實的煉獄!
海地的巨大人間悲劇當然有相當的天災成份。七級以上的地震特別是淺層地震威力比原子彈不遑多讓,殺傷的人命成千上萬。不過,海地的人道大災難特別是災後的亂局及手足無措卻再次顯示失效國家(failedstates)比恐怖主義組織造成的災害更大,甚至可說是世界或地區動亂之源。
雖然不少人說全球化浪潮下主權國家及政府的角色日漸淡化,對一般人起的作用越來越小。實情是主權國家及政府仍是不可或缺的組織,仍然是絕大部份人最終的依靠。當災難來臨時,人民最需要的不是網上的聲援、支持,不是遠在紐約的聯合國,不是散居全球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而是能調動一切社會資源救災的政府,是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是維持治安的警察,是能提供乾淨食水的部門,是可以統籌分派救災物資的組織、人員。
可惜海地在美國多番軍事及政治干預下幾乎國不成國,管治的政府形同傀儡,既無足夠合法性及權威,又沒錢沒人,只能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支撐下,在美國形同吊鹽水的援助下苟延殘存,坐待天災政變人禍的摧殘。終於來的是一場世紀大地震,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的海地成了廢墟,連爬出來的力氣也沒有!
其他失效國家或國不成國的地方同樣可悲。阿富汗在蘇聯大軍進進出出後成了三不管地帶,再也沒有能建立任何似樣的主權政府,造就了極端保守及不寬容的塔利班上場,把阿富汗大部份地區推回中世紀,把大量文化遺蹟包括著名的巴米揚大佛炸個「稀巴爛」,容讓極端組織如阿蓋德在當地生根滋長,禍延全球。
另一個例子是伊拉克。推倒薩達姆政權後的真空狀態令該國迅速陷入內戰邊緣。原來的生活秩序、社會服務化為烏有,整個國家進入失效失序狀態,原來歡呼美軍進城的人反過來視美國為「仇人」、「禍首」,十多萬美軍成了進不得退不能的臃腫巨人,動彈不得。
更可怕的是,主權國家失效後要重建只比登天容易一點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句老掉牙的話,卻又非常真確。羅馬城就像主權國一樣,有硬件,有軟件,有成文的法典,有歲月累積下來的規範、習慣、禮儀。羅馬城破,主權國分崩離析,重建硬件、成文法典已不容易;要搞一套新的軟件,建立一套不同人共認的潛規則、禮儀、互信更是遙不可及的事。
換言之,一旦主權國因外來侵略或內亂成為失效國家,一旦國不成國,重建之路將會極為漫長,碰上任何自然災害更只會束手無策,連基本吃喝都要向他人乞求!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