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都搶手? - 李純恩

關公都搶手? - 李純恩

電影人突然興起拍關公,關公題材的電影一下子出現四胞胎,搶拍起來。
關公的形象很正氣,關公的故事很老土,關公的電影一定很悶。
關公正氣的形象是因為民間傳說,《三國演義》普及之後,圖畫裏戲劇中,關公都非常英明神武。
這就是最多人崇拜的關公,因為一副外殼。
關公的故事很老土,那是因為關公所有被歌頌的所作所為,都經不起邏輯思維的考驗。
結拜兄弟有感情,是應該的。護送阿嫂而不打阿嫂的主意,也是應該的。不見利忘義,更是應該的。
中國傳統思維最可笑的地方,就是把許多應該的行為當作偉大的事情來傳頌,比如傳頌清官那樣。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又或許是太多中國人連應該的行為都不為,這又令這種傳統思維,呈現了可悲的起因。
關公武功一般,「溫酒斬華雄」是因為借了一匹連他自己都預測不到速度的快馬,本來開慣「錢七」,一下子給了架保時捷,大家都沒料到那麼快,錯有錯着就得手了。「過五關斬六將」,斬的都是茄喱啡。他心胸不寬,刁難過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他公私不分,華容道放走了曹孟德。像這樣的胡塗英雄,後世卻變成神靈,也是中國胡塗文化的一個自然現象。
正因如此,對於關公的描寫,只有「正氣,正氣,再正氣」。這樣的電影有什麼好看?這樣的題材,竟還要搶拍,可見香港創作人,真是到了山窮水盡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