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還是不衝 - 盧峯

衝還是不衝 - 盧峯

這是新聞報導看不到的畫面。
上周末立法會議事堂內的投票鐘聲響起,建制派議員洋洋自得按下投票掣準備把六百六十九億元送出去時。立法會大樓外的年青人情急了,他們想衝進議事堂跟利用制度的不公義及暴力通過撥款的人理論理論。正當他們起動向前衝想突破警察防線時,一位反高鐵行動的搞手擋在幾個人前面跟年青人說:「你哋要衝就衝過我先啦!」
幾個年青人登時呆在當場,進不得,退也不願。面頰因激動而通紅,淚珠在眼眶滾來滾去,終於按捺不住大滴大滴的沿着面頰滑下來。僵持了一會,掙扎了一會,淚眼未乾的年青人沒有再向前衝,他們緩緩的在「防線」外坐下來,冒着火的眼睛仍緊緊盯着立法會大樓。
運動搞手的沉着及苦口婆心,年青人的委屈,都是大家看不到的,都是洋洋自得的當權者看不到的。當權者看到的只是有人在大樓外妨礙了他們慶祝勝利,阻礙了他們的「祝捷」酒會。
衝擊行動滿懷激情壯志,往往帶點悲壯的味道,對一心改造社會,推動變革的人包括年青人來說有一份獨特的吸引力及必要性。只是衝擊行動是最難預計後果的行動。肢體衝突一開始,衝的、守的都會禁不住放大嗓門,不斷提升衝擊力;演變成直接、激烈的衝突及打鬥是大有可能的事。混亂中若有個別人蓄意搞局,作出針對性攻擊或採取傷害性行動,雙方的怒氣便會燃點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流血收場。
運動搞手顯然是愛惜年青人的,想的也比他們多。他知道年青人一時衝擊、衝動帶來的不僅是身體損傷,還可能被拘捕起訴,還可能面對秋後算帳,影響以後漫長的日子。所以在那一刻,他選擇站在滿肚怒氣的年青人前面,促使他們好好想一想。
這樣的一幕,大家在新聞片段上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