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網絡自由外交 促美科網反審查希拉莉向北京網禁宣戰

推動網絡自由外交 促美科網反審查
希拉莉向北京網禁宣戰

互聯網搜尋器一哥Google遭中國黑客攻襲,宣佈考慮撤出中國後一個多星期,風波提升至政治層面。美國國務卿希拉莉(HillaryClinton)昨日(周四)就互聯網自由發表演說,批評中國等國家加強互聯網審查,又警告黑客「必須承擔後果」。她敦促美國科技公司不應助紂為虐協助審查,並宣佈美國政府將支持發展新技術,協助網民突破政府網上政治審查。

希拉莉在華盛頓新聞博物館(Newseum)發表演說,批評中國、突尼斯和烏茲別克等國家去年加強對互聯網的審查,而越南網民則突然無法再登上交友網站。她指,這些審查互聯網的國家,利用互聯網技術壓制國民的政治權利,違反了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

中國網民人數超過3.3億,北京在箝制網絡言論自由方面一直毫不放鬆。路透社

北京藝術家兼維權人士艾未未,表示支持「有良知」的Google撤出中國。美聯社

侵犯網民權利 中國面臨隔絕

針對Google及34家美國機構近期遭懷疑來自中國情報機構的黑客攻擊,希拉莉要求北京當局進行徹底和具透明度的調查。「從事網絡攻擊的國家和個別人士,必須承受後果和國際譴責。在互相連繫的世界,襲擊一個國家的網絡,足以襲擊所有人。」她警告:「互聯網促成了中國出現重大改變,很高興中國有那麼多人可以上網。但那些限制資訊自由流動或侵犯網民基本權利的國家,將要承受跟下世紀發展隔絕的風險。」
Google不滿來自中國黑客襲擊,以入侵中國異見人士的電郵帳戶,上周宣佈決定不再過濾中國Google搜尋內容,更考慮撤出中國。希拉莉雖沒有直接評論Google此項決定,但強調「私人企業有共同責任協助捍衞言論自由」,不應只顧利潤。她下月將與網絡服務供應商召開高層會議,商討互聯網自由問題。
希拉莉這次演說被美國傳媒稱為「希拉莉宣言」,她視互聯網自由為美國長期推動國外民主的關鍵,希望能把現時未能享有全面互聯網自由的全球31%人口比例,逐漸減少。

希拉莉指美國將支持發展新技術,協助網民突破網上政治審查。法新社

美撥款資助破禁新技術

配合「希拉莉宣言」出台,美國國務院表明將發展新技術,協助網民突破網禁,打破政府在網上政治審查,當中包括擴大女性使用互聯網自由及在中東和東非推廣使用新媒體。國務院又會撥款資助新技術推動政府透明度,例如資助一個網站,讓人民為各自的政府表現評分。
美國「個人民主論壇」(PersonalDemocracyForum)創辦人拉西吉(AndrewRasiej)認為,希拉莉這樣高調關注互聯網問題,反映了美國重要外交政策的轉變,「由20世紀的世界觀,轉到21世紀的現實世界」。
有支持伊朗反對派人士的組織AccessNow.org,對美國政策改變感到高興:「這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顯示了新科技的力量足以令政治議程改變。」該組織曾協助伊朗反對派人士突破政府的互聯網封鎖,與外界通訊。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