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APhrophet)這個戲名看似平平無奇,但這齣法國影壇才子積克奧迪雅新作,不但被譽為近年來最震撼的黑幫片,史詩式的刻劃與鋪陳手法,更令它去年在康城影展上獲頒評審團大獎。跟導演的預言一樣,影片已為法國影壇創造全新神話。
撰文:戶川淳
記得去年的康城影展被視為國際大師級決戰,但受到影評人一致激賞的只有由積克奧迪雅(JacquesAudiard)執導的監獄黑幫片《先知》,該片由始至終被視為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大熱,但礙於題材暴力及黑暗的關係,最終敗在由米高漢尼卡(MichaelHaneke)執導、富有政治寓意的《白色恐懼》(TheWhiteRibbon)手上,《先知》則獲得評審團大獎,兩片已成為最後九齣爭入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名單中,大獎將會是兩片之爭。
置諸死地而後生
影片故事講述擁有阿拉伯血統的19歲青年馬力(TaharRahim飾),被判有罪入獄6年,由於他是文盲,所以幾乎以完全孤獨姿態生活在監獄中,外表文弱的他看來比其他囚犯稚嫩脆弱。一直操控監獄勢力的科西嘉人集團的首領凱撒,把馬力逼至無路可退的絕境,並在他身上強行安排一大堆任務。聰明的馬力學以致用,漸漸發展自己的毒品網絡,在黑手黨及穆斯林長老的保護下,成為獄中的黑幫頭目。
《先知》當然不僅渲染暴力那麼簡單,影片將監獄描寫成社會的縮影,探討個人的道德界線,片中男主角並非十惡不赦,他很清楚善惡的分界,即使不斷被邪惡無情地打擊他,反而淨化了他的靈魂。劇情又帶出種族身份的問題,擁有科西嘉人及阿拉伯人血統的馬力,同時存在於兩個陣營當中,卻又受到了兩邊的排斥。
宿命論調玩諷刺
劇情也牽涉到伊斯蘭教神秘教義,將故事發展方向引領至另一個文化層面,加上曲折緊張劇情及磅礡史詩氣勢,構成了一齣獨一無二的黑幫片傑作。
《先知》這個獨特的戲名引來了很多人猜測,導演積克解釋純粹是意境取勝,帶出諷刺意味,他說︰「這片名有點類似強制執行的禁令,驅動觀眾去思考影片一些沒有發展必要的客觀元素。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安排一個小先知,一個全新類型的男人。後來我從卜戴倫(BobDylan)的一首老歌《GottaServeSomebody》獲得靈感,歌詞的意思是我們總是在服侍某人,我喜歡這種非常有宿命感的論調,可是我始終沒有找到更滿意的形容詞,所以決定沿用劇本原來的名字《先知》。」
香港上映日期:1月28日
人物誌:尖酸編劇一鳴驚人
生於1952年的積克奧迪雅(圖)出身編劇,作品帶着沉重氣氛、幽默中帶尖酸刻薄,並帶有人性的絕望。1994年其處男作《男人最痛》(SeeHowTheyFall)已贏出法國奧斯卡凱撒獎最佳電影。05年的《我心遺忘的節奏》(TheBeatThatMyHeartSkipped)更在凱撒獎捧走最佳影片、導演、剪接及配樂。他今次執導《先知》是出於肩負法國電影未來的責任感︰「法國電影越來越缺少引以為傲的獨特觀點,它被提及的次數雖然越來越多,覆蓋範圍越來越廣,反而失去了值得琢磨的精緻。今次我做出一些新嘗試及改變,在我想像的世界當中,是時候由全新的面孔製造全新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