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以打擊黃笑話為名…… - 張華

探針:以打擊黃笑話為名…… - 張華

中國正展開轟轟烈烈的「反黃運動」,手機電訊商要安裝監控系統,檢查客戶的通訊內容,當中若有黃色笑話或詐騙、敲詐、賭博、暴力恐怖等訊息,會即時中止其短訊服務。全國已有數以萬計手機用戶受罰。
無可否認,大部份父母都擔心子女過份暴露在色情資訊之下,以致掃黃、整治黃色短訊,不僅得到泛道德主義者的支持,家長也會拍手叫好。因此,「反黃」、「掃黃」被拿來作為包藏禍心的糖衣,不僅不易被識穿,還可佔領道德高地,獲得更多支持!這就是多年來,掃黃運動不斷的底因。
這種反黃掃黃其實很虛偽矯情。最色、最黃的並非網絡,更非短訊,而是大城小鎮遍佈的桑拿浴室、洗浴中心、髮廊、足浴店等,這些場所都有後台撐腰。相比之下,中國官場更是情慾中心,每次有官員涉嫌貪污受賄被捕,當局就公佈其「涉黃」情節:湖北「五毒書記」張二江與一○七名女性有染;陝西省政協副主席龐家鈺被十一名情婦聯名告發;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對未成年少女特別有興趣等。
因此,打擊幹部「包二奶」及婚外情,是淨化社會、重整道德的第一步,但北京當局捨近求遠,對官場這個色慾之地視而不見,卻鐵腕對付黃色短訊。而且,今次打擊手機色情短訊運動來得很突然,事前不僅沒有公開討論和諮詢,更沒公示甚麼是黃色短訊?誰來判定這是色情短訊?
因此,所謂打擊黃色短訊,只是掛出來的羊頭,所賣的狗肉即背後的真正意圖,應是藉着監控手機短訊來加強社會控制。
過去幾十年,中共對人民的控制無孔不入,雖然近年在經濟領域放開大部份管制,個人自由度增大,但政治控制仍然很緊。網絡及手機興起後,中共深感完全操控的輿論開始受到互聯網的挑戰,因為國民有了一個比傳統傳媒更廣闊的討論時事及社會議題的平台,增加了互相交流及了解的機會,擴闊了很多人的視野,令愚民政策再難生效。
手機短訊對中共的社會控制的威脅就更大了。自○七年廈門市民用手機短訊,成功號召逾百萬人上街散步抗議興建大型化工廠後,上海市民有樣學樣,以手機短訊聯絡,集體散步反對磁懸浮;廣州番禺市民反對焚化爐工程,也善用了短訊。可以說,互聯網讓中國人有了獨立思考所需的資訊和知識,也有了分享對公共議題見解的平台;手機短訊則讓每個公民聯合起來,一齊去表達某些訴求。如此實在的威脅,中共又豈能容忍呢?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