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股民年內可炒H股港交所:無懼資金流走

滬股民年內可炒H股
港交所:無懼資金流走

【本報訊】港交所(388)昨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簽訂更緊密合作協議,H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有望於今年內在上海市場買賣,兩所亦探討合作編製以兩所證券為成份股的指數。對於有市場人士擔憂,部份資金因此將流出本港轉往上海,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不用憂慮。
記者:周燕芬

協議重點在於雙方同意就交易產品發展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而ETF已成為兩所在產品發展合作的切入點。協議公告又指出,目前數家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已積極準備發行與港股相關的ETF;日後兩所在ETF的交流和合作,可望陸續擴展至開發債券ETF、黃金ETF和交叉掛牌等各方面。除了ETF外,兩所也可以在資產證券化產品、窩輪、牛熊證、期權等交易產品方面尋求進一步合作。

深交所研推恒指ETF

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稱,並沒有為H股ETF市場設立發行規模上限,這方面主要視乎市場的認可程度、基金發行商的能力、市場環境而定;目前已有相關產品在審批階段,希望上交所今年可推出此項新產品。而除了上交所,他指深圳交易所亦正研究推出恒指ETF。
對於有市場人士擔憂購買ETF的資金,部份會由香港流往上海,李小加認為,投資上海H股ETF的投資者,以往未必直接投資香港;即使有部份資金因此流走,但長遠而言,此項新產品可讓內地投資者認識香港上市公司、本港的交易市場及規則,日後若能讓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港股,可帶動他們更喜歡香港市場。

逾萬內地企業待上市

另外,張育軍表示,內地新股市場相當龐大,現時內地上千萬元股本並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達1.3萬家,當中已上市的企業只有3000家,意味新股市場空間仍有多達1萬家,足夠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大證券市場未來30年發展,「門口不缺上市公司」。
他又強調,內地證券市場不斷發展,亦同時支持香港市場發展;例如不少內地企業先以A股形式在上海上市,當業務規模壯大後才到香港發行H股上市,如民生銀行(1988),為香港不斷送上上市資源;又例如內地證券機構紛紛來港設點,至今已有20多家內地證券行,以及20多家內地期貨機構在港設點。

港交所與上交所合作協議

1.雙方就企業訊息、聯合監管、訊息產品發展等交換意見

2.雙方上市科將成立定期交流機制,每兩月討論訊息披露監管事宜

3.雙方同意在支持業務發展技術上加強交流及合作

4.雙方同意就交易產品發展加強交流及合作,ETF已成兩所在產品發展合作切入點

5.雙方同意深化訊息產品發展合作,探討合作編製以兩所證券為成份股的指數

6.雙方同意兩所人員繼續交流及培訓,管理層每年會晤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