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座的電影不會落畫,通常不賣座或上映許久已開到荼蘼的電影才會落畫。不過,昨天卻有報導指,在中國火爆異常的《阿凡達》普通版將在本周末(23日)停映,只保留3D版。停映的原因是給明天在內地上映的國產巨片《孔子》讓路。
本來是說,22號上映《孔子》,是要力撼氣勢如虹的《阿凡達》的。一天後,大概中國廣電局看《阿凡達》的氣勢擋不住,《孔子》一定會被撼低,於是實行用行政來干預市場,下令各地停映《阿凡達》,以體現一黨專政的威力。
三天前有人打電話去上海影城,影城說已接獲通知,所有版本的《阿凡達》將在23日提前下綫。北京電影圈人士也告訴傳訊網記者:「如果上海已確認停映,北京也會同步。」原因是:「好萊塢(荷李活)文化影響太甚,上面有人不高興,一聲吩咐下去,電影就停了。」其後大概是民意反彈太強,於是改為只讓普通版落畫。
網上近來不時有一些為了看《阿凡達》而歷盡艱辛甚至長途跋涉的故事。這些爭看電影的過程,本身已是熱鬧的電影故事了。中國觀眾如此為一部美國電影瘋狂,會讓「上面的人不舒服」。再加上「以儒治國」是當今的主旋律。儘管是不是真儒學,主政者懂不懂儒學,很成疑問。然而,掛儒學的羊頭卻是肯定的。我們大中國宣揚儒學的《孔子》,豈可慘兮兮地敗在洋人的《阿凡達》手裏?於是下令停映。網上有一文,自述為看《阿凡達》而從濟南坐大半天火車到北京的72小時驚魂記。預售票幾天前賣完,在戲院旁的網吧坐到凌晨四點,去排隊,還遇到打尖、爭奪,等票到手,人也累翻了。過程真是十分誇張。
停映《阿凡達》,帶給《孔子》的恐怕是反宣傳,促使民眾產生逆反心理:不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