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期間,各國政府出手以貨幣政策支持經濟避免陷入衰退下,經濟自由度難免受到影響。由《華爾街日報》及傳統基金會發佈的經濟自由度指數,本港雖然連續第16年位列世界上最自由經濟體,但得分則較去年減少0.3分;至於中國連跌8級至140位。 記者:張活儀
被認為第一個重踏復蘇征途的中國,經濟自由度卻下跌,傳統基金國際貿易及經濟中心董事TerryMiller表示,倒退主要由於中國對外資投資的限制,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
貿易自由度跌幅最大
繼續成為經濟自由度最大的一哥香港,在10項評分指標中其中3項得分下降,其中分數跌幅最大的為貿易自由度,較去年減少5分;其次分別為貨幣自由度以及腐敗對經濟影響程度。傳統基金國際貿易及經濟中心董事TerryMiller說:「香港經濟自由度仍非常高,有關評分下降主要是來自食物標籤限制,令貿易自由度的評份較去年下降。」
但他強調,該會對各國經濟體系的自由度評分主要着重未來方向,故此,有關貿易評分的下降並非重點。然而,該會留意至本港有關最低工資以及競爭法的討論,以及拓展6大優勢產業的事宜,尤其是最低工資的問題,事實證明最低工資將會對就業率以及社會構成影響,有關措施的推行將有機會影響香港的評分,該會將會密切留意情況發展。
對於本港再度獲得經濟自由度最高的體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歡迎,反映了香港在各方面,包括政府「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資訊自由、資金自由流通各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這亦是令本港金融市場有優勢的地方。
至於傳統基金會報告提到,因推行最低工資及發展六項產業的看法,陳家強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相信無論推行最低工資或政府適當地鼓勵,用市場去發展六項產業,均可優化香港的經濟,亦符合香港向來平衡經濟增長的原則。
科法斯剔出負面觀察
此外,國際信用保險及信用管理服務機構科法斯宣佈,調高20個國家包括香港及台灣的貿易風險評級。香港自去年4月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後,現從名單中剔除。科法斯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畢李察表示,今年屬於經濟恢復期,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幅度會較大,國際貿易再度活躍,令亞洲經濟受惠,其中以香港的開放經濟體系受惠最大,故將香港從負面觀察名單中剔除。
2010年經濟最自由地方排名
排名(去年排名):1(1) 香港 得分(較去年變動):89.7(-0.3)
排名(去年排名):2(2) 新加坡 得分(較去年變動):86.1(-1.0)
排名(去年排名):3(3) 澳洲 得分(較去年變動):82.6(不變)
排名(去年排名):4(5) 新西蘭 得分(較去年變動):82.1(+0.1)
排名(去年排名):5(4) 愛爾蘭 得分(較去年變動):81.3(-0.9)
排名(去年排名):27(35) 台灣 得分(較去年變動):70.4(+0.9)
排名(去年排名):140(132) 中國 得分(較去年變動):51.0(-2.2)
註:指數以100點為滿分